×
兴宁
36°
高温
兴宁
15:00发布
兴宁
15:00发布
36 °
多云
西南风 1级
空气优 43
相对湿度 45%
高温
今天
多云
26°/37°
周三
阵雨
26°/36°
周四
中雨 / 多云
26°/33°

繁體 丨 手机版 丨 RSS订阅 丨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审批改革 > 改革信息

国新办举行简政放权及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例行吹风会 图文实录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2017-09-13
[字体:  ]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和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关工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务院审改办负责人吴知论先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国务院审改办审改司司长郭沛先生,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卫军先生。下面,就先请吴知论先生作介绍。

  2017-09-08 10:00:57

国务院审改办负责人吴知论(刘健 摄)

  吴知论:
  有一个文字材料,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涉及到简政放权有三件事:

  第一,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证照分离的改革试点,这个试点是2015年国务院批准在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的,经过两年来的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务院决定把上海浦东新区的试点经验推广到天津、辽宁、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10个自贸试验区。同时还明确,经过各省级政府批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推广这些改革措施。

  第二,国务院各部门再次取消了行政许可事项,这一轮推出52项。绝大部分与就业、创业、投资经营、环境、营商条件相关。具体内容都会公布,我就不再细说了。这52项当中要说明的是,有13项涉及到法律修改,要等法律程序走完以后才能公布实施。

  第三,再次取消22项中央指定地方政府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个人就业创业占大头。无论是52项还有后面指定地方实施的22项,这一轮都要求相关部门在20个工作日之内制定详细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就是说,取消这些事项是为了给企业的进入门槛放低,并不是说放弃政府的监管,相应的门槛没有了,事中事后监管需要加强。

  2017-09-08 10:02:24

  袭艳春:
  感谢吴知论先生的介绍,下面有请田世宏先生作介绍。

  2017-09-08 10:05:57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刘健 摄)

  田世宏: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媒体吹风会。首先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质量工作的关注支持。

  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中国制造品质。会议强调,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行和强化质量认证这一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有利于加强质量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中国制造提质升级、迈向中高端。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重视以及质量认证工作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合格评定活动。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担保人、证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认证认可体系,将认证认可确定为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推动质量认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累计颁发有效证书176.7万张、获证组织60.3万家,其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5.4万张、42.9万家,颁发证书及获证组织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质量认证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认证的社会认知与应用程度还不高,规避或滥用认证现象还比较突出,认证服务供给不足等等。

  下一步,质检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行和强化质量认证这一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服务加强质量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中国制造提质升级、迈向中高端。具体来讲有五项举措:一是大力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以航空、铁路、汽车、信息等产业为重点,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快完善和提升适合行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引导和强制相结合。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鼓励企业参与自愿性认证。大力开展绿色有机、机器人、物联网等高端产品和健康、教育、电商等领域服务认证,打造质量品牌。三是探索创新质量标准管理方式,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实施审慎监管。四是强化监管,严格资质认定标准,加快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清理整合现有认证事项,取消不合理收费。建立质量认证全过程追溯机制,严厉打击假认证、买证卖证等行为。五是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国家认监委副主任刘卫军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2017-09-08 10:07:32

  袭艳春:
  感谢田世宏先生的介绍。下面,我们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提问。

  2017-09-08 10:12:26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央电视台记者:
  目前,国务院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取消了多少?现在还保留了多少?这些保留项目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则?谢谢。

  2017-09-08 10:13:08

国务院审改办审改司司长郭沛(刘健 摄)

  郭沛:
  国务院审改办从2013年本届政府成立之初接收的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是1692项,就像总理在记者会上讲的,大数是1700项。经过我们近一年的时间,对照着法律法规,跟部门反复进行了甄别核实,剔除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不属于行政审批的事项、相互包含重复的事项,最后捋下来是1526项。2014年初,向社会公布了这个清单,所以第一个概念,等于是基数上有两个,一个是大数1700项,之后按照法律法规依据进行了一些梳理,变成了第二个底数,就是现在常用的1526项。

  本届政府四年多来,审改办分了10批提请国务院取消国务院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670项,这是精简的数。按照基数1500多项,又扣除由人事部提请的、人大修法直接取消的,以及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时有的转成内部审批或者其他权力的,再加上这四年法律法规新增的行政审批事项4项,总共算下来,目前剩632项,加上需修法后公布实施的事项,就挂在国务院审改办网上。

  除了大家关心的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外,实际上经过国务院审改办提请国务院审议的还有:分四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有305项,分三批取消国务院行政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有323项,分四批精简国务院部门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有197项。其他部门,像发改委也作了一些工作,质检总局、人社部取消的账,就没有算到国务院审改办的账里。

  2017-09-08 10:17:54

  吴知论:
  我补充一下。保留632项基于什么考虑?今天只能说一个大的概念。我的判断是有40%到50%、还有300多项未来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保留的,其实世界上多数国家也都实施,这里面主要是直接关系到健康、安全的产品和事项,包括金融安全,这将来肯定都要保留。剩下的大约还有一半,目前还留着,之所以没有取消,主要的原因是如果取消了有一定的风险,或者不用事先审批办法,后面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一时半会到不了位。这次52项,其实是到最后审议的时候才定下来。过程中有4项部门同意取消,我们也倾向于取消,领导同志方方面面论证也是取消,但是进一步审慎评估一下,涉及取消以后的监管措施不踏实,看不准,所以留着。简单来说,这600多项未来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这种空间主要是考虑到相应的监管措施能不能尽快设计出来,特别是要能够有效运作。

  2017-09-08 10:24:40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国日报记者:
  本周常务会提出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强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中国制造品质。想问一下质量认证工作在其中具体发挥什么作用?第二,这次会议确定一些重点发展产业,比如铁路、航空、信息产业,我们会怎样用质量认证的体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推广这些领域的先进质量认证标准?谢谢。

  2017-09-08 10:28:50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卫军(刘健 摄)

  刘卫军: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在进门的登记台上放了一本认证认可方面的基本情况,在这个小材料里面,对我们的认证认可的定义、本质、属性、进展情况、发挥的作用、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介绍。我注意到在材料里专门谈到了认证认可能够在质量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管理等五个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是,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用更通俗一点地表述对认证这项工作到底对经济社会发展,跟百姓有什么样的关系作一个介绍。

  用通俗的语言讲,第一,就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你看笔记本电脑底面一定会有一个CCC的认证标志。现在手机都是电池和机器一体化了,包装盒上一定也有CCC的标志;如果手机、电池是分开的,电池背面也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标志;去购买汽车,前挡风玻璃右侧也会有一个CCC标志。这个CCC就是中国强制认证的标志。去商店、超市买一些有机产品,上面有一个标志就是有机产品认证的标志。我举这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说明认证起信用证这样一个很基本的作用,相当于第三方证明证人的作用。认证认可的本质属性就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这个传递信任,一方面是向消费者传递信任,到商场去买东西,知道这个东西更可靠一些;一方面是向社会、政府、企业、国际社会各个方面传递信任。政府通过用第三方的评价方式,转变管理职能,把一些行政许可用技术评价的手段代替,变成用第三方的评价方式。政府如果需要做一些强制性管理,就可以制定技术法规,采信第三方评价结果。

  2017-09-08 10:30:21

  刘卫军:
  第二,就是企业或者组织质量管理的一个体检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论产品认证也好,或者是管理体系认证也好,还是国际上通行的ISO90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也好,对整个生产过程等各个环节都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评价要求。如果是产品认证,最终的产品还要符合相应的标准。所以,认证机构在发证书之前既要对产品进行评价,又要对整个管理体系进行评价,这取决于要申请什么样的认证,不同的认证制度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获证申请过程和评价过程中,就会发现自身企业还有哪些方面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和管理方面的要求。这个获证过程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体检过程,可以发现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或者漏洞,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另外,体检证的作用还表现在认证证书是有一个有效期的,发了证以后还要做很多日常跟踪管理工作,要不停地对最终产品、对整个管理体系进行再次的评审和跟踪检查,特别是在发现了一些质量信息有问题后,更要对它的发证情况、对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其他问题。所以,它另外一个方面的作用就是体检证。通过这样一个体检,保证认证的有效性,保证企业或者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长时间的跟它认证的时候保持一致。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体检证的作用,保证你时时健康。

  2017-09-08 10:36:51

  刘卫军:
  第三,就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刚才田主任说了,认证认可是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现在认证手段,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定位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在对管理质量评价的时候,用认证手段非常的普及,国际上也有通行的准则和标准。获得认证之后,大家用一个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准则得出的评价结果,发的证书很容易得到国际上的认同。因为国际认证界遵循一个共同原则,争取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全球通行,所以获得这样一个证书,能在国际上有一个很好的竞争力。除了国际贸易以外,国内也一样,获得这样一个证书,给人这样一个信誉,使你的产品很容易进入到市场之中。

  所以我简单用这三个证来把我们的认证作用做一个简要的阐述,实际上它还对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政府职能转变,甚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市场竞争力等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有益的作用。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国务院常务会把认证这项工作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进行推广、应用、规范。

  2017-09-08 10:38:21

  刘卫军:
  第二个问题。我们提出打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主要任务就是针对一个一个行业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制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变革传统的认证技术和监管方式,利用认证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横向纵向数据资源,为企业质量把脉,开出质量提升的良方,已经在航空、铁路、汽车等领域率先开展试点。实际上,信息化对各项工作效率提升都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在认证领域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刚才田主任谈到了认证存在的不足的时候,谈到了社会认知度不高。我们现在实际上就是在利用信息化系统,利用网络系统,在不同的平台上更多地让企业、消费者了解认证方面的知识和作用。所以,在宣传推动上、营造社会氛围上,用信息化手段会起到一个很重要的推动的作用。再比如,因为认证评价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我们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应用,可以大大提升认证有效性以及认证环节的便捷性。比如,一些现场评审,要是有网络系统,有些可能没有必要去现场,通过一些视频的途径,就能够了解到一些方面的内容。再比如,通过信息化系统,收集到了这个行业内的产品和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信息,包括这个申请企业方面的信息,在做认证评价过程中,通过这些信息就会能更聚焦,知道哪些方面是我们评审的重点,这更能增加评审的有效性。

  规范认证活动的有效性方面,加强监督方面,我们也在利用信息化系统。所有的国内机构发的认证证书到底有哪些,在网站上都可以查询到。包括对哪些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进行惩戒退出,哪些机构有问题,都会及时地通过信息化系统,包括网站的系统对外进行公布,营造一个社会共同监督的局面。现在我们在积极探索互联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鼓励开发全样本分析、检测云和在线监测等,强化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互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机制,推动联合监管、联合惩戒。谢谢。

  2017-09-08 10:41:58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经济日报记者:
  目前,质检总局正联合相关部门开展2017全国质量日活动,明确提出要升级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积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精细化质量管理,这一次国务院常务会提出要开展质量体系的升级行动,国家质检总局还有认监委在质量提升方面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2017-09-08 10:47:31

  刘卫军:
  在国务院常务会后来新闻通稿里专门谈到了,同时我们也列举出来像航空、汽车、信息几个领域的重点工作。为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任务要求,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已在认证认可领域重点开展10个方面的先导性质量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在坚守安全底线、拉升质量高线、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特有作用,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将开展10个方面的先导性行动。

  一是大力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我们认证工作包括产品认证工作、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刚才我已经谈到了,对企业整个管理的提质增效、升级都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目前现在比较聚焦,有一项工作相对来说做的比较突出一些,就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认证的升级工作,因为ISO9001是质量管理体系,和我们现在倡导的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质量强国建设都更有更直接的关系。而且,现在ISO9000获证的企业数在国内有43万家。

  现在ISO9001的标准,从1987年开始发布到现在有30年的时间,一共进行了6次换版,2015年刚刚进行了新一次ISO9001标准的换版,这个换版更注重在风险性的管控上,也就是说可能出现什么样的质量安全风险。另外,更加注重在最后应用效果的结果上,同时在标准灵活性上都进行了一些改动,更利于企业的执行。我们认证的升级版就是以ISO9001换版为契机。在认证的这个评价环节如何利用好ISO9000新版的标准,实际上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认证升级相关工作。比如ISO9001新版标准对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更多的灵活性,我们现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同的企业虽然都有质量管理,但是不同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会进行一些分级性管理,虽然都满足ISO9001标准要求,但是有不同的级别。

  另外,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行业还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在ISO9001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行业,又推出适应这个行业特殊的管理要求,我们简称为A+B,两个结合也是对企业有重要的针对性的服务。再比如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的管理体系,像环境管理体系,还有我们材料里介绍了十几个管理体系,有的企业同时申请多个管理体系,我们会进行合并,减轻企业的负担,我们也在打造认证的升级版的工作。

  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推动获证的40多万家企业,进行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升级换版,对新版管理体系进行广泛宣传推广,使他们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我这里只是举ISO9000管理的例子,除了ISO9000之外,我们一些高端品质产品认证、服务认证等,这些都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2017-09-08 10:49:40

  刘卫军:
  二是着力打造高端品质认证服务。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育一批高端农产品和农资认证品牌,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围绕中国制造2025,推行机器人、物联网等产品认证,引导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围绕服务业提质升级,在养老、教育、卫生、金融等领域,加快推进服务认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支持地方政府运用认证认可手段打造区域质量品牌。

  三是统一整合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编制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目录和实施规则,优先选取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产品开展认证,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四是深入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同联动,对出口食品企业进行逐一帮扶,逐步扩大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的实施范围,从更大范围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提质升级。

  五是培育壮大认证认可新业态。在信息安全、物联网、电商服务等领域推行互联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新模式,助力互联网经济发展。完善认证认可云桥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数据资源向社会公开共享,为质量提升提供公信权威信息。

  六是积极创建认证认可示范区。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创建一批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示范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绿色产品认证领跑者行动等一批示范项目,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集聚发展。

  七是加快构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各方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的低成本服务,增加中西部地区和新兴产业检验检测认证的高水平供给,发挥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双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八是巩固扩大国际合作成果。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国际互认,构建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机制;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与海外投资、产能合作项目紧密对接,助推中国企业及产品走出去。

  九是加强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红利,巩固简政放权成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向业务全领域、监管全过程覆盖;建立互联网+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切实加强全面质量监管。

  十是夯实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深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构建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家统计制度,完善认证认可标准体系,打造人才创新工程,加快迈入认证认可强国行列。谢谢。

  2017-09-08 11:01:13

  田世宏:
  我想补充一下刚才记者朋友说在质量提升行动上怎么做的问题。因为从质量工作来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就是要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总书记要求,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这是总书记亲自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指出,要建设质量强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为此,国务院也相继发布了很多质量提升的一些文件和政策措施,比如《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还有《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等等一系列文件,包括9月6日又进一步研究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在推动质量提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质检总局也积极的在协同相关部门,会同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一起在研究进一步提升质量工作的措施和具体的办法。要在质量提升方面,扎扎实实的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抓,直至抓出成效。所以,对质量提升工作我们已经在部署开展一些工作,下一步还会跟相关部门一起提出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推动质量提升行动的开展。具体的涉及到一些领域和工作措施,我们还会对社会各方面进行宣传和解读。我就补充回答这些。谢谢。

  2017-09-08 11:07:4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审改办的领导,我们看到这一轮简政放权中,刚才给我们材料中提到,一个是取消52项国务院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还有再取消2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审批的事项。请问这一轮的简政放权跟以往相比有什么样的突破。另外,这一轮的审改工作存在着哪些难点?

  第二个问题,想问关于质量认证的问题。我们看到这几年出了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新闻,比如像塑胶跑道和快递三轮车等等,其实这些热点背后常常引发了大家对标准缺失或者标准滞后的讨论,我们知道国家也正在进行这种标准化工作的改革,请问这个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2017-09-08 11:12:25

  吴知论:
  这四年来审改工作都差不多,要说跟以往的不同,这次不仅仅是强调放,更强调在放的同时还要管起来,更要优化服务,就是放管服三管齐下。说的直白一些,不仅仅是把妨碍企业经营公民就业的束缚放掉,放了以后,市场又不能乱,还要管起来,要放管结合。同时,政府还要提供优质服务。强调三者并重。特别是近几年格外强调在放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监管手段,确保不至于出现大的乱子。

  关于审改工作难点,说一下我的工作感受。主要是政府怎么管的问题。我们过去习惯于事先审批。对于审批,用我的土话就是说,审批肯定是有用,但对它的作用有一些夸大或者迷信。如果说不要这些审批,用别的办法去管,说实话,第一我们不习惯,第二是没有经验,第三是没有经过考验,得试成功了才行。要用新的管理办法来取代旧的管理办法还是难。旧的管理办法我们已经认识比较充分了,但是好的新的管理办法怎么用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相当多的事项,我们在内部,包括我本人在审核的时候比较为难,感觉不踏实,不批出了事怎么办。具体举一个例子,比如三新食品,新的食品原料、新的食品添加剂、新的食品相关产品,这个事原来是卫生部门批的,卫生部门现在考虑不用批了。传统的材料、传统的工艺,不太容易出事,因为经过多年的检验了。但新的怎么管,卫生部门弄了一个办法,但是看不准、看不清,我们找了专家进行评估,专家认为不可靠,这种情况之下,就先拿下了。实际上相关部门很愿意取消,但真正用什么好办法来管,还是比较难。举这个例子,是不是能说清楚审改工作的难点。谢谢。

  2017-09-08 11:17:59

  田世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你刚才说到的标准缺失、标准滞后的问题,确实是中国标准成长中的烦恼。当然,更是我们推进标准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现在我们正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措施,推动改革,目的就是要重构标准体系,理顺中国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标准化科学管理水平。

  目前,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动政府标准的瘦身,重点就是要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过去中国标准体系里有国家发布的强制性标准,也有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发布的强制性标准,这给我们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推动放管服带来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按改革的要求,把三级强制性标准整合为国家一级,减少强制性标准的规模和数量。再有就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我们对现存的10万多项推荐性标准进行了集中复审,有30%的推荐性标准都要进行修订。通过这些措施,来优化存量标准,严控增量标准,推动政府标准瘦身,为市场标准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二是释放市场标准发展的活力。一方面取消企业标准的备案,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给企业在新技术向标准转化、通过标准形成产业化打开一条口子,充分释放企业的活力,让新技术、新工艺能够通过标准化尽快产业化。据统计,过去企业平均备案一项标准要14天,改革后,企业制定的标准足不出户,通过上网不到10分钟可以公开声明,激发了企业制定标准的活力和积极性。一年多来,已有11万多家企业公开40多万项标准,覆盖70多万产品和服务。从建国以来到我们实施标准化改革前,企业标准备案的数量是100万项左右,可见企业标准改革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另一方面,就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我们重点鼓励在技术创新活跃和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发展团体标准,经过改革试点,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注册制定标准的团体有800多个,公开的团体标准有1500多项,很好地满足了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增加了标准的有效供给。

  2017-09-08 11:23:28

  田世宏:
  三是提升标准化科学管理水平。推动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三同步,加强标准化与科技紧密协作,加速科技成果通过标准转化。同时,我们也对标准的出版、编审进行改革,以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无纸化和专家投票电子化以及标准编审一体化这三化来提高标准的制修订效率,这样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标准的需求。

  四是搭建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强制性标准的免费公开,同时也推动推荐性标准向社会公开,便于企业和社会公众更加便捷、更加快速的了解标准信息,推广实施和应用标准。同时,我们针对一些产业集聚、创新成果集中的地区和领域,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搭建起技术标准创新服务的平台,目的也是为了让创新技术更快的通过标准化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些都是解决标准缺失、滞后问题的措施。同时,我们也鼓励标准化服务业包括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给他们提供认证、标准的咨询、培训以及符合性测试和实验验证等服务。特别是刚才刘卫军同志谈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新版ISO9001国际标准,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我们还将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服务的集成和协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设施服务。

  刚才你提到的塑胶跑道和快递三轮车标准的进展情况,我简要通报一下。塑胶跑道的标准,目前有《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合成材料跑道层面》《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等三项标准,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教育部、中国石化联合会、体育总局正在修订这三项标准,修订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标准委对这几个标准的修订工作开设了绿色通道,我们会在征求协调各方意见以后,尽快颁布实施。

  再一个就是电动三轮车标准。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邮政局在组织起草《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现在这个标准已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下一步我们要组织专家论证完善,并根据《快递暂行条例》制定进展,进一步协调有关方面推进标准的制定。

  谢谢。

  2017-09-08 11:30:05

  袭艳春: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问。

  2017-09-08 11:34:3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赵一帆 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2015年国务院批准在上海浦东新区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材料当中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请问有哪些经验是值得推荐的?接下来向其他10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广,推广过程中有哪些政策的变化,以达到因地制宜?谢谢。

  2017-09-08 11:35:15

  吴知论:
  第一个有哪些经验。有一个专门的材料,人民日报、新华社都有专门的报道。上海改革试点有116项审批事项,不同的事项有不同的办法。审批事项取不掉的,审批时限要压缩,申报的材料要压缩,相关的中介能不能别去找了,自己做了就可以了。但在审批过程中怎么压缩,我觉得目前方方面面重视还不够。怎么优化办理流程,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实行告知承诺,就是有一些事项将来行为合不合适,相应的设备、工艺安不安全,有固定的明确的技术标准,判断起来比较容易。碰到这种事情,在申报材料的时候就不用去检查了,只要企业有承诺,清楚国家的标准和违规的后果,就可以不审了,因为这些事情比较容易判断。这样,审批的过程就大大缩减,而且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逐步培养大家的自我信用,全靠审批来维持企业的信用,效果还不如他自己承诺。

  还有一些经验,比如把一些需要现场检验的东西,改为先审批、再到现场检验。因为有一些检验,说实在,没有运营的时候检了也白检。比如空气指标,搞一个小食堂,在没有运营的时候,跑去检,还是白检,不如等他运营的时候再去检空气指标是不是合适。

  第二个,在推广当中有没有变化?国务院明确,就是把上海的经验做法复制推广。但是,在推广当中强调两点,一个是要求在松绑的同时,怎么加强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还有一个变化,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解决信息共享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在上海尽快在这两个方面加大力度,积累更好的经验。

  这个文件很快就会公布,谢谢。

  2017-09-08 11:40:53

  袭艳春:
  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

  2017-09-08 11:47:05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