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4月2日在大坪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大坪镇人民政府镇长 杨文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大坪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大事,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本级财政预算收入达到6032.19万元。
回顾2022年工作,主要是做到四个“坚持”,实现四个“新”。
(一)坚持项目引领,推动经济发展新增长。扎实推进红色文旅产业建设。积极谋划打造屏汉村为省级红色村,促进兴宁革命老区苏区发展。加强完善“罗屏汉故居—黄文杰故居—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配套设施,全面完成罗屏汉出生地久安围、黄文杰故居共2800多平方米修缮布展工作,完成十二肩岭古驿道活化提升小节点项目、屏汉河景观提升工程及生态停车场建设,集约200多亩农田打造屏汉村休闲体验旅游产业园。罗屏汉故居获评为梅州市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2022年就有200多个单位到罗屏汉故居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投入140多万元有效解决部分撂荒地耕作条件差的问题,下拨200多万元鼓励经联社、农业大户流转土地推进复耕复种,全年完成复耕复种6416.25亩。全镇种植水稻26000多亩,种植大豆1200亩、玉米1750亩、红薯1700亩等粮食作物。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申报下大塘村高山红薯、兰塘寨村油茶、坪光村丝苗米等项目,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2022年12月10日,成功举办大坪镇推进复耕复种现场会暨高山红薯开挖节活动。成功申报10个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实施项目,推进19个农村民居外立面改造提升奖补项目建设,建设“美丽村道”“美丽村屋”。不断谋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精心选定岭河村作为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
(二)坚持综合施策,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全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开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共解答100余件群众法律咨询问题,开展152场(次)法治讲座,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全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成立大坪镇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印发《大坪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做到信访矛盾“早排查、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2022年共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10件,调解成功案件198件,成功率达到94.3%以上。全方位优化安全环境。研究制定了《大坪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大坪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落地落实。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计划,共开展安全检查580余次,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175处。同时,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治理,及时制止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全面筑牢疫情防线。建立大坪镇疫情防控网格,形成“镇+村(社区)”、镇村干部共同核查的工作机制,加强大数据核查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千方百计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全镇共完成新冠疫苗接种60959针次,其中60岁以上人群接种达23573针次。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对标国家不同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制定并动态调整《大坪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方案》《大坪镇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等,确保大坪镇疫情防控工作平稳转段、科学精准、规范有序。
(三)坚持生态优先,走好绿色发展新道路。狠抓项目建设,打造兴城“后花园”。全力做好我镇废弃稀土矿山综合治理项目生态修复工程,降低废弃稀土矿山对周边土壤和水环境风险,努力实现“山青、水秀、林优、矿绿、田良”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同时,成立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林地林木流转和收储,优化林分、改善林相,维护国家林木战略安全。严抓环境整治,建设绿色生态镇。制定《大坪镇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狠抓环境污染治理。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工作,及时化解环境信访案件。全面开展生活垃圾整治行动,升级镇级垃圾转运站,划分圩镇、村级辖区禁养禽畜区,认真做好排污、减污、养殖排放检查工作。细抓森林防火,构筑生态安全屏障。2022年,全镇新开设森林防火隔离带44.64公里,投入20多万元维护全镇57.87公里防火隔离带,比较有效筑牢森林防灭火生态屏障。并印制下发7万多份森林防火宣传资料,悬挂100多条宣传横幅,在全镇重要进山路口设立临时检查站38个,排查并落实整改森林火灾隐患94处,依法处罚野外违规用火12宗,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罚,有效管控了野外用火现象,营造了全民防火良好氛围。
(四)坚持人民至上,展现民生福祉新作为。持续推进文教事业发展。继续加大奖教奖学力度,镇级发放奖励金17多万元,表彰奖励优秀师生239人。全镇上下形成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去年我镇积极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及教育帮扶的作用,高标准建成大坪中心小学食堂并投入使用,解决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师生“就餐难”问题。同时积极发动乡贤校友捐资3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师办公条件。此外,积极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坪光村钟进英家庭获评为广东百户“最美家庭”“广东好人”,大坪中学古海平家庭获评为“梅州市文明家庭”“兴宁市最美家庭”。佛坳村获评为“健康促进单位”,潭坑村、佛坳村300户家庭被评为“健康促进创建家庭”。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推动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达2.6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97万人。因户施策对15户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对象开展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医疗救助390人139万多元,民政临时救助17人7.6万元,进行分散供养五保户适老化改造20户。落实公共卫生保障服务,组织440名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为1万多名老年人免费办理银龄安康意外险。成功引进兴宁立讯技术有限公司在大坪顺利投产,新增就业人数500多人,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上级单位实施小碰村渠道建设、友联村光伏发电建设和上河岭村塌岸治理建设等民生福祉项目,提升发展高度和民生温度。圩镇增加铺设沥青路6000多平方米,对黄坑、屏汉、胜利等村老旧道路修复及硬底化改造;完成坪联大桥、坪联大道建设以及道路周边绿化,坪联大桥已于2022年5月顺利建成通车。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更彰初心。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位代表的支持监督,归功于全镇上下的团结奋斗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大坪镇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坪发展的各级领导、在外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受三年疫情影响,经济发展亟需提速增效,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单一,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持续造血能力不足;二是城乡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薄弱环节,红色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成效不明显;三是民生保障有待加强。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事情仍需加快推进;四是政务效能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有待提振,营商环境、服务效能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切实把资源、政策和机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胜势,推动大坪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大坪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一)聚焦“百千万工程”,着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串联好一条路线。以罗屏汉故居、黄文杰故居、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为3个基点,以罗岗河、大坪河碧道建设以及列入“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苏区大道”为线,结合红色旅游、文化休闲、民俗体验等多种功能,有效串联坪联村坪洋湖生态旅游区、潭坑村丝苗米现代产业园、下大塘村户外扩展区、上大塘村高山红薯基地、大坪新区、药王山森林公园、袁文殊故居等N个节点,打造一条环形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编织好一条示范带。以“红色大坪·古道客邑”为形象定位,以红色文化核心区为发展中心,以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发展纽带,以S226线大坪段为主轴线串联屏汉、长坑、金坑、坪光、潭坑等8个村,谋划打造面积约34.27平方公里、惠及3430户1.5万人的“红色产业+美食产业+康养产业+特色农业”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好一个3A景区。充分利用坪联村当地“湖、田、谷、茶”资源,全力打造“坪洋湖”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挖掘独特的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将坪洋湖打造成一个集游湖观景、农业休闲、度假养生、体验交流于一体、具有客家特色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聚焦产业兴旺,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取“公司+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探索推广“集体回收+机构代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潭坑村打造为粮油特色乡村产业社区;利用布骆包子豆腐、休闲零食豆干“逗乐大菽”等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黄豆种植面积,继续擦亮豆制品生产专业镇名片,努力打造“省级豆制品生产专业镇”。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一岗双责”,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巩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果,推进垦造水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收,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主动对接广州市天河区驻镇帮扶单位,发挥组团帮扶单位优势,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统筹用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大力发展以丝苗米、油茶、高山红薯、沙田柚及鹰嘴桃为主的精致高效农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三)聚焦生态宜居,着力打造绿美大坪。全力抓好林地改革。积极引导林权流转,推进林地集约经营,鼓励流转林地向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集中,将林业资源变成可交换的资产、可盈利的资本,帮助林农经济增收。全面落实林长制,高标准推进12个村1.8万亩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科学优化树种林种结构,大力营建乡土阔叶混交林,不断优化林分质量、改善森林林相,高水平打造国储林“绿色银行”,让大坪的山更青、水更绿、生态更优美。全力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继续推进兴宁市大坪镇废弃稀土矿山综合治理项目一二期建设,保障无障碍施工,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常态化开展河道清淤、固堤疏浚、堤岸植绿工作,持续改善水环境面貌,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碧道。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围绕“卫生村”创建工作要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六乱”整治力度,参与打造农村“四小园”,共同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四)聚焦民生实事,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建设美丽圩镇。尽快启动“入镇大道”规划设计和立项实施,适当扩大圩镇规划范围至周边鸽池、大福、祠堂等村的部分区域;谋划推动圩镇建设提质升级,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治改造和美化绿化亮化提升,完善圩镇范围路面沥青铺设及停车位设置;高效谋划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科学设计摊位布局、场内线路、排水沟渠,推动市场软硬件提档升级,打造综合化、规范化农贸市场。发展卫生教育事业。坚决落实国家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科学精准高效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教育帮扶的作用,高标准升级建设大坪中学图书馆和大坪中心小学未来学习中心,并加快推进大坪中学游泳池建设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增进与乡贤、企业联系,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各类要素保障,加大立讯技术大坪分公司、雅风尔制衣厂招工宣传,积极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做大做强大坪企业。
(五)聚焦效能提升,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抓好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主体地位,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持续巩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效能、作风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预防和杜绝作风问题的发生和不良风气的形成,建立加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筑牢安全防线。加强森林防灭火、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工作,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同时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压实“包保”责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削坡建房风险点整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社会治理。成立领导机构和制定行动方案,推进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建设“平安大坪”“法治大坪”。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开展反诈禁毒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无信访村”创建活动。
各位代表!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谋划“红色大坪·古道客邑·美食之乡”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