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梅州市兴宁市水口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481007229078K/2021-00091 分类:
发布机构: 梅州市兴宁市水口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07-21
名称: 革命老区瓜果飘香,兴宁水口镇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走进广东革命老区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7-2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革命老区瓜果飘香,兴宁水口镇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走进广东革命老区

发布日期:2021-07-21  浏览次数:-

  位于梅州兴宁市南部的水口镇是红色革命老区,兴宁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在此成立,这里是革命先烈刘光夏的故乡,是一片被热血滋养过的红色热土。

  7月17日,“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主题宣传活动第六站走进梅州革命老区兴宁市水口镇,感受老区苏区今昔巨变,聆听乡村振兴路上的“水口故事”。近年来,水口镇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挖掘整合红色、历史、民俗等各类资源,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红色+绿色+古色”的融合发展道路,为老区苏区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

  光夏村原名柏树村,因纪念本乡革命烈士刘光夏而改名光夏村。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光夏村有记载14名烈士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其中最为著名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革命武装组织的缔造者、主要领导人刘光夏。2017年12月,光夏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第二批“红色村”。


  1.png


  随着“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推进,光夏村坚持保护修缮与开发并举,升级改造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建设兴宁市党史教育馆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水口镇党委书记黄志勇介绍,水口镇作为兴宁市重点红色教育基地,2019年纪念馆升级改造完成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吸引了2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在经济效益方面,“我们村原来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是没有的,现在已经已超过20万。”


  2.png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水口镇的绿水青山间,革命先烈在烽火岁月里留下的红色故事仍然触动着后人。“土地革命时期没有武器,完全靠的是胆量,”蓝聪灵在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在讲解革命烈士战斗牺牲的故事时,她表示“不仅自己深感其受,来参观学习的人,很多人都会流眼泪。”蓝聪灵还告诉记者,随着光夏村“红色村”的建设发展,村里的环境打造好了,很多村民都回到家乡定居。


  3.png


  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 蓝聪灵


         4.png      

    5.png

  水口镇党委书记黄志勇介绍,水口镇将以“红色村”党建示范点建设为契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客家特色古民居等优势,努力构建“一廊四景多产业”,走出一条“红色+绿色+古色”的融合发展道路。其中“一廊”是指围绕宋声河沿线的公路、绿道和水景观打造廊道,“四景”是指前锋村红色文旅体验基地、光夏村红色教育基地、宋声农业生态旅游以及狮子岩风景区,通过廊道将四个景点串珠成链,沿途打造油茶、茶叶、蜜雪梨、富硒米、丝苗米等特色产业。

  在光夏村的辐射带动下,周边河口村的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家乐等产业发展也欣欣向荣。近年来,河口村以土地作为资源,通过引进企业合作,发展丝苗米、西瓜、哈密瓜、无花果、红薯、大棚蔬菜等农产品种植,打造集党建文化、农家文化、喝玩乐住为一体的农家乐。目前,河口村已种成集无花果、桑椹、枇杷、丝苗米等为基地的采摘园。


  6.png


  通过发展各种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河口村盘活了农村闲散资源,增加了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河口村村支部书记杨新龙表示,村民从事农业产业种植每天有120元的收入,土地租金每年一亩有400元的收入,村集体收入也从原来的0增加到15w。

  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斌表示,接下来,兴宁市将加强产业引领,大力推进兴宁特色产业,以兴宁丝苗米、梅州柚、油茶、茶叶、兴宁鸽等特色产业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黄靖茹

  摄像:黄伟哲

  编辑:冉维佳 陈诗韵

  审核:杨峥 李丽辉 黄丽珍

  转自触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