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
36°
高温
兴宁
15:00发布
兴宁
15:00发布
36 °
多云
西南风 1级
空气优 43
相对湿度 45%
高温
今天
多云
26°/37°
周三
阵雨
26°/36°
周四
中雨 / 多云
26°/33°

繁體 丨 手机版 丨 RSS订阅 丨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兴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本网 发布时间:2012-03-19
[字体:  ]

— —2012年3月19日在兴宁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兴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温建文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实施 十二五 规划开局之年。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梅州市的工作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 争先进位 为目标,以 五联创 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 三市 发展战略,打好 三场硬仗 ,突出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 三大重点,全力当好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主力军,加快建设 工贸新城、人文秀区、绿色兴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实现了 十二五 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011年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年度计划的9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完成年度计划的101.9%;第二产业增加值4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完成年度计划的100.8%;第三产业增加值4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完成年度计划的97.8%。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完成年度计划的108.8%。
  (二)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2011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为26.3:35.9:37.8,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完成年度计划的101.8%。粮食总产量32.75万吨、水果总产量12.61万吨、肉类总产量6.32万吨、水产品产量1.4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11%、13.5%、11.3%和4.3%,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55家,绿色农业经济实现产值7.35亿元,带动农户4.2万户。全市油茶面积22.6万亩,比上年增长9.2%。首次被国务院评为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成功竞得 省水利建设示范县 、 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县 项目。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9.1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完成年度计划的110.8%;实现工业增加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完成年度计划的99.3%。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总额5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总额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市共接待游客7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完成年度计划的121.5%;旅游总收入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1.94%,完成年度计划的110%。全市邮电业务总量3.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全市财产、人寿保费收入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三)内外需拉动效应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完成年度计划的111.2%,其中:房地产投资6.8亿元,增长6.3%。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2011年,我市重点项目共有21个,其中列入省级重点项目7个。全市重点项目中,目前正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4个,正式项目17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1.82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03.54%。其中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园、一水厂迁建工程、云山汽车项目、技工学校新校区二期项目、石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房地产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华润电力二期、霞岚钒钛磁铁矿、合水水库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等预备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市场消费保持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完成年度计划的95.4%。汽车、住房、家电等热点消费品持续旺盛,市场商品供应丰富,消费热点多元化。价格总水平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8%。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实际利用外资有所回落。全年外贸出口总额82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完成年度计划的97.4%;实际利用外资124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47%,完成年度计划的79.1%。
  金融运行稳健。年末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1亿元,比年初增长14.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5亿元,比年初增长13.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1亿元,比年初增长12%。
  (四) 三场硬仗 成效明显
  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硬仗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合同投资项目23个,其中投(试)产项目有3个;在建项目有14个;筹建项目有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0.4亿元,超额完成梅州市下达给我市的招商引资任务。至2011年底,我市有进园企业46家,园区企业总投资达35.2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9个。园区实现产值11.3亿元,比增32.5%;工业增加值3.5亿元,比增37.2%;出口产值2300万美元,比增31.7%;税收3200万元,比增35.1%。
  交通建设硬仗成效显现。全年共完成交通公路建设投资1.5多亿元,新建三级公路26.4公里、四级公路155.4公里、跨宁江大桥1座,完成了一批国省县道升级改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79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34.8公里,居全省山区县前列。梅河高速公路加铺沥青已全面完成,济广高速公路兴平段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畲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稳步推进,鹰汕铁路已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并明确在兴宁设立南站。
  扶贫开发 双到 硬仗成效显著。累计各级共投入帮扶资金3.485亿元,帮助84个贫困村、5225户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面貌明显改变,贫困户得到有效增收。全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率达100%,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达7万元。
  (五)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增长。我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3元,比上年增长15.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8447元,比上年增长23.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4%。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100人,完成年计划的124.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80人,占年计划的115.4%。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1339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3%,实现转移就业2.3万多人。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1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5.6万人,参合率99.4%。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市纳入低保对象2.58万户,5.6万人。优抚双拥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2011年被省政府评为 双拥模范县(市)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房2300户,建成经适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限价房共480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实施6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7万多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生民利不断改善。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普高 普九 工作得到巩固提升,高中毛入学率达91.8%;成功创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1所,坭陂、合水镇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组验收;高考再获佳绩,继续稳居梅州各县(市、区)之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镇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稳步发展。全年共有12项科技成果获得兴宁市科学技术奖,5项科技成果获得梅州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数创历年新高。广东联康药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环境综合整治责任考核分数达83.4分,实现了预期目标。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1%,完成上级下达节能减排任务。人口计生服务水平不断进步。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75 permil;,自然增长率5.69 permil;,较好地完成梅州市下达的人口计生各项任务。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整治深入开展。信访维稳和应急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持续稳定。党史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兴宁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 原中央苏区县 。外事侨务、人事编制、供销合作、打假、民族宗教、气象、广播电视、通讯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比预期好的结果,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分析、果断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共克时艰的结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产业集聚不明显,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三是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基础建设有待加强,民生改善压力大。对此,我们要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2年是实施 十二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 工贸新城、人文秀区、绿色兴宁 的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广泛开展项目建设年和班子建设年活动,突出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旅游产业园、商贸物流园、新中心城区、精致高效农业基地 三园一区一基地 建设为重点,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改善发展环境,创新社会管理,增进人民福祉,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基于新的一年经济发展环境的分析, 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
   —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1.8%(工业增加值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
   —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内。
   —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6.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 permil;以下。
   — —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1%。
   — —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分数83.9分。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顺利实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特色支柱产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兴宁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一是建设大平台。围绕打造10平方公里的 工业新城、生态园区 ,以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规划调整获省政府审批为契机,大手笔、大气魄、大强度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提高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发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同时,全力支持配合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全力招大商。树立大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整合资源,以商引商,全方位推进一二三产业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实施 回归工程 ,引导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全力招大商、引强企,主攻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以大项目的建设拉动经济的大发展。重点要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园、鸿源机电产业园、银山纯电动汽车、霞岚钒钛磁铁矿、珍珠红酒厂迁址扩产、太阳能光伏电站等重点招商项目,力争尽快投产见效。同时,积极谋划一批重点建设储备项目,加强沟通协调,力促项目早日落地。三是培育大产业。注重挖潜增效,加强改造提升,优化工艺、纺织、机电、印刷等传统产业,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突出扶强育优广东明珠、广东鸿源、金雁电工等企业,打造机电支柱产业。加快占地1000亩的鸿源机电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先进机电制造业基地。加强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扶持广东鸿源机电、广东富农生物、广东联康药业等企业上市。突出神光山、合水水库、熙和湾、温泉等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突出扶持树人油茶、龙威绿柚、广东富农等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突出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建设大型商贸物流城,打造成闽粤赣三省边际物流中心,重现 小南京 风采。
  (二)突出内外并举,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长、协调发展的需求格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优化增量投资,开拓国内市场,加快外经贸转型,促进平衡发展。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是我市争先进位的主要拉动力之一。要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要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要全力抓好霞岚钒钛磁铁矿、华润电力2 times;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项目、云山汽车项目、合水水库灌区改造、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进园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拉动工业投资增长实现新突破。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督查和问责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是继续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结合实际,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扩大内需政策,切实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扩大热点商品消费。加快推进 三网 融合,促进商贸旅游、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增长。继续优化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完善促进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培育上市后备队伍。加大对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力度。引导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积极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实施 走出去 、 科技兴贸 和 品牌带动 战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建设一批绿色出口产业基地,扩大对外贸易。
  (三)完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要通过不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发展竞争力。一是构筑大交通。重点推进济广高速兴平段建设、畲华高速兴宁水口段建设、广梅汕铁路升级改造、鹰汕铁路兴宁段建设和场站选址工作;抓好现有国省县道计划项目的升级改造建设,扎实推进福兴大道、G205线兴宁洋里至新陂茅塘段绕城改建工程、新建或改造26座大中型桥梁,带动其它道路、场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积极对接潮汕国际机场、厦深铁路、杭广铁路、浦建梅铁路,建立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成粤东北区域交通枢纽。二是兴修大水利。大力倡导 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 五位一体的建设理念,打造水清、堤固、岸绿水利工程。以荣获 省水利示范县 为契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构建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重点加快合水水库移民安置、合水水库灌区加固改造、望江狮水闸拆除重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积极谋划实施罗浮河引水工程、兴宁城区水利枢纽工程、万亩堤围达标加固等项目,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的水利设施,造福人民群众,实现人水和谐。三是优化软环境。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着力打造阳光政务;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市,维护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诚信建设,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全民信用道德和信用意识,以诚信聚人气,以诚信促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办事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对重大投资项目,要实行优先办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特色宜居城乡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各镇(街)功能区划发展定位,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打造宜业宜居新兴宁。一是加快城市化。突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特色化发展,着力建设宜居兴城。紧紧依托300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按照 西连、东进、南扩、北优 的思路,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着力打造50平方公里、可容纳50万人的中等城市。重点规划建设新中心城区、城南亲水公园,大力推进城市西区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提升完善明珠体育公园,推进福兴大道、北环大道、迎宾大道建设,拉宽城市架构,扩大城市规模,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目标,加强城市市容、市貌、市场管理,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同时,强力推进城市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深度改革,建立人人共管、共建、共享的城市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建设新农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做好 油肉米果菜茶 六字文章,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精致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节约集约土地,重视解决 丢荒弃耕 问题。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面消灭荒山,加快推进重点道路绿色廊道工程、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深入推进 洁净家园 bull;绿满梅州 等活动,早日创建省林业生态市。结合绿道建设,大力实施路边、山边、水边 三边 整治,加强环境保护,抓好污染治理,积极创建 名镇名村 ,打造秀美宜居城乡。
  (五)改善民生民利,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密切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安居乐业等重大民生民利问题。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全力以赴完成 教育创强 任务。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城乡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广电体育事业,丰富城乡群众文体娱乐活动。继续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城乡的医疗、养老、低保、职业培训、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努力完成梅州市下达的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继续推进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力推进扶贫开发 双到 工作,巩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果,切实打好扶贫开发 双到 这一硬仗。抓好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继续深化 两无 创建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积极构建 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 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等年度约束性任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切实抓好 三打两建 工作,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继续做好信访维稳和应急保障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2012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加快绿色崛起,推进跨越发展,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力当好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主力军,为建设 工贸新城、人文秀区、绿色兴宁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