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坊镇:筑牢防线“反电诈”,守护群众“钱袋子”

浏览次数:-作者: 刘子兴、杨兴林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21-05-28 15:44:34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持续发生,不法分子不断翻新作案手法,根据受害者特点量身制作“剧本”,步步设套、引人上钩,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刁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这个社会问题,坚持把“反电诈”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筑牢“反电诈”防线,提升群众安全感。

微信图片_202105281727345.jpg

  一、连续开展会议部署,强力组织推进落实

  刁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反诈工作,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推进镇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多次组织召开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部署会、“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等会议,明确职责,压实任务,全力推进“反电诈”工作贯彻落实到位。

微信图片_20210528172734.jpg微信图片_202106010840464.jpg

  二、大力宣传教育动员,筑牢群众思想防线

  提升群众骗术的“免疫力”,是遏制诈骗案件发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刁坊镇把反电诈的宣传防范置于首要位置,大力提高群众识骗、防骗、拒骗的思想意识。一是开展反诈知识培训,包括电信网络诈骗及黑灰产业知识简介、套路解密、防范知识等,通过镇村干部普及至网格化管理员,通过公职人员普及至志愿者等群体,提高群众的知晓率。二是集中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坚持把“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安装作为赢取反诈战略主动权的重要契机,至目前,全镇“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突破9000人,为群众的财产安全上了一道“保险”。三是坚持“线上+线下”“传统+创新”相结合的宣传模式,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深入人心的“反诈大喇叭”“小手拉大手”等反诈宣传活动,提高辖区群众的接收率。四是做细做实“四书”发放工作,将2万份承诺书、告知书送达至辖区内每户家庭,并在送达时多停留一分钟,向群众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讲法律法规,警示群众不参骗、不受骗。

微信图片_202106010840452.jpg微信图片_20210601084046.jpg

  三、建立联防联动机制,铲除“电诈”滋生土壤

  刁坊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推进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一是建立4人管控小组,对重点人员摸清底数、摸清去向、摸清关系人、摸清行为,对重点人员进行管控。二是严格落实《兴宁市“断卡”行动方案》,针对为出租、出售、出借银行卡和出售营业执照及对公账户等涉嫌电信网络诈骗及从事黑灰产业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排查工作。三是对辖区内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员、非本地籍的常住人员及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摸排,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对外来人员、无正当职业或有不明收入的可疑人员进行重点排查,进村入户与其家属或本人见面,及时教育敲打,防止其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四是依托各村(居)建立村级微信群,将本村(居、社区)年龄为18至45周岁的男青年纳入微信群,不定期开展以案说法、案例分析等线上宣传,对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线上了解情况,确保管控到位。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下来,刁坊镇将持续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定期更新防范诈骗宣传内容,打造反诈骗宣传新模式,集中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全力以赴把“宣传战线”落实到位,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宣传效果,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压降电诈案件发案,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IMG_6820.JPG

  在此,特别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需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