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南方+ 发布时间:2025-08-07 15:53:52 |
“企业有难题,可以随时找我们。”日前,在走访立讯技术有限公司大坪分公司时,兴宁市大坪镇党委书记刘渊向企业负责人郑重表态。此次走访直奔一线、直面企业、直击矛盾,在深耕民生服务的基础上,持续加码发力,主动把服务延伸至经济发展主战场,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夯实经济根基的“硬核”举措。
如果说服务企业是主动延伸的“触角”,那么在民生领域,“周二上门去”则是一场“大水漫灌”——要让关怀无盲点、无死角覆盖每个角落。
自4月份开展“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以来,大坪镇在依托“四级走访”体系的基础上,实行“登记—办理—反馈”闭环管理,所有诉求直通“粤平安”平台,并分类设置15天、1个月、3个月三级办理时限,公共服务类诉求响应时效提升40%,力争实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治理目标。
如何精准捕捉那些看似微小、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大坪镇的答案是:带上“显微镜”查细节,举起“透视镜”挖根源。为此,一支支由“1名镇干部+3名村‘两委’干部+N名志愿者”组成的“1+3+N”网格服务队应运而生。他们用“铁脚板”丈量街巷,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把责任压实到最基层,让治理盲区无处遁形。
成效如何?数据说话。目前,全镇累计排查出87宗矛盾纠纷,其中偏远村落道路照明缺失、独居老人就医不便等民生痛点3宗。曾经横亘在政策与群众间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被一步步走实、走深、走暖,成为丈量民生温度的“最暖一公里”。
面对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大坪镇迅即将“周二上门去”的主动服务模式转化为全民健康守护行动。镇村干部全员压上,联合“1+3+N”网格服务队力量,一户不落开展“敲门行动”,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重点排查蚊虫孳生地和疑似病例,同步普及防蚊灭蚊知识。为充实一线防控力量,火速组建了一支35人的志愿者预备队,全天候待命,协助开展环境消杀、重点区域巡查和应急响应。同步加强蚊媒监测密度,及时清理积水容器,发放驱蚊物资,并通过“村村响”、微信群等渠道高频次推送健康提示,确保防控知识入脑入心、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全力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实防线。
服务网络全面铺开的同时,如何以“绣花功夫”识别并解决难题顽疾就显得至关重要。6月16日,台风“蝴蝶”重创黄坑村水门口陂头,护坡坍塌。面对险情,村“两委”和驻村组立即上报险情,镇领导直奔现场研判,果断启动应急抢险,投入4万多元换来险情及时控制,周边建筑和群众安全得以保障。“快”字背后,展现了“周二上门去”机制在应急处突中的关键作用。
“准”字诀,解决的则是老大难。河道淤堵,曾是穿圩河鸽池桥至金色童年河段居民的“心头堵”。在“周二上门去”走访中,这一诉求被集中“打捞”上来。大坪社区闻令即动,组织3名工作人员连续工作6天清除河道杂草,并调配中型和小型挖掘机各一台,累计作业54小时清理淤泥。整个工程耗资共1.2万元,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的河道淤堵问题,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从企业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应急抢险到环境整治,再到疫情防控一线,“周二上门去”的生命力在实践中蓬勃生长,覆盖面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据介绍,大坪镇正以“周二上门去”为支点,持续织密服务网络,让服务“跑”起来,离群众和企业更近;让关怀“沉”下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镇”能量。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曾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