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乾寺”古庙风光(古迹)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10-07-16 11:00:55

  (1)古刹传闻

    龙乾寺  座落在兴宁径南佛坳山门南坡,兴梅公路的西侧。庙宇后枕似鸭嘴,山麓如鸭头,因此花名  鸭嘴寺  ,俗叫  鸭子寺  。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是座观音庵。在明、清民国数代香火鼎盛,四方的善男信女及梅属的华侨,常年络绎不绝都要到此虔诚进香,膜拜观音,求一灵签,祈神保佑。每逢夏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日均举行盛大的观音会,是兴梅边境的佛教名地。相传明末清初的罗念庵状元,晓以民族大义,不仕清廷,弃官为僧,隐居江西碧云寺,曾云游四方,途径此地,亲题  龙乾寺  庙名。

  有段古刹传奇,话说康熙初期,有个懂堪舆术走江湖的道士,路过此庙,观察地理,说什么  龙乾寺  后山  甲  字型,来龙结穴于八卦  乾  方,  乾  是天的别称,若为民居则必发科甲,若为僧院,则满一百个和尚便会出天子。满清闻之,唯恐有第二个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密派使者化装成仙人模样,用一把钢锯,两大缸盐埋入鸭颈中,使龙脉凝滞,龙气断绝。扬言  出家修行,慈善为本,诵经念佛,才有正果,不得造反  。  鸭  字为甲加鸟,出状元或天子的风水都鸟飞天外,终不发迹。前人有两句题咏:  为何古寺号龙乾,破壁龙飞直上天  ,或此之谓也。

  (2)外景风采

  展望庙宇外貌,风景优雅。寺门朝南,取意面向南海观音。分正殿和东西两院,三道寺门。屋水建筑柔软和谐,雕梁画栋。弯月形的尾脊,秤钩形的檐角,殿顶正中有个蓝白色的葫芦;寺旁两侧各有一株参天的苍翠古柏。寺前有个清水大池塘,引入佛坳半山的长流清泉,游鱼可数。盛夏池中粉红色的荷花、白绿色的观音座莲、吐蕾开花,悠闲似笑,池畔兰菊辉影,别开生面,为小瑶池。外围是半圆型的石阶扇屏,随风起伏。上百棵肥厚翠绿的芭蕉树是庙宇的天然东墙。每当朝霞拱照或艳阳烈日或长虹卧波,在清风吹拂荡漾下,池水金光闪闪,倒映寺门,似蓬莱仙阁又似海市蜃楼。庙背山宇数十株合抱的大檀树和榕树遮天荫地,庙宇四周浑然一体,有如世外桃源。

  距庙一箭之地的西山石寨溪,幽泉深谷,鸟语花香。沿石溪小径攀藤拾级而上,有一悬崖瀑布,似孙大圣的水帘洞,仰望高处浮云流水,悠悠然势与天接,飘飘然似玉带飞舞。  疑是银河落九天  。哗啦啦响潺潺的飞鸣声随着阵阵顺吹的轻风,与寺院的暮鼓晨钟,演奏成特有风韵的  交响乐  ,这大自然之美真是美不胜收,不愧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3)寺院神佛

  踏阶而上,步入庙门,顿觉宁静幽谧,窗明几净。前殿是会客厅。庭院中央是小花坛,栽有芙蓉、水仙、月季、海棠、绣球、万年青等应时花景,五颜六色,周围栏栅拱护,一尘不染,赏心悦目,面壁四顾,层层佛座,供着大小各种神佛,有泥塑的、木雕的、瓷釉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喜怒哀乐,惟妙惟肖,正殿檐唇高挂着天蓝色的落地帐幔,中央神桌上端座着白玉观音娘娘;上殿高台佛龛是大雄宝殿,供着两米多高魁伟的佛祖如来的盘腿坐像;左厢是文武二帝,圣帝、关帝,惭愧祖师,右厢是花公花母,药王仙师,三保太监等。东西两院的横厅还供着南斗,水斗星君等各方尊神。香烟缭绕、满团遍地,东厢房有个楼梯通往  藏经阁  是收集藏存佛门大小圣经的地方。

  (4)庙中僧侣

  三百多年来,出家、先后云游或化缘至此收徒的大小和尚,数累千计。在雍正乾隆时为最盛,多至九十九个,扩建双层的第二僧房(在庙东的元公坑,相距百丈,有石阶小道通往),寺宇建筑面积合计800多平方米,住房三十余间,庙宇总面积有3000平方米,寺前一眼所望的山林田园,当时都归属庙权所有。师徒已传九代,法名排列为心、直、符、子、道、居、用、全、章。第一代僧为曹心宁,即民间传说的曹禾,清心持戒,笃善修身。相传在99岁时,于一个夕阳西照的仲秋傍晚,香薰沐浴,敬穿袈裟,特召集众僧徒到寺门坪最后诵经传道,向着西方圆寂坐化,不疾而终。遗言火化,塑有与其相貌逼真的坐化横型供在两院。

  清光绪时仍有30多个和尚,民国时还有七八个,最后一个住持僧吴居定,福建人,十二岁出家。曾任梅县佛教会头目,三十年代初,与县长彭精一有瓜葛打官司,才退到此方。与历代寺中和尚一样,除会  阿弥陀佛  的经书外,都懂得武功、医术和文化修养,各有千秋。在五十年代时经常订阅  中国佛教  杂志。六十年代末,才古稀病逝,葬于庙宇西侧。

  (5)寺庙文物

  寺中有300多斤的铜铸大洪钟,每当晨昏二时,用吊着的梨木大槌敲响,余音震荡数个山村。左院的天井三函洞中,有个与寺同龄的神龟,平日难见,若出洞则是雨前的预兆,成人站在龟背上是毫无问题,正殿观音桌唇有块长2米,宽15厘米的桌帘,穿花镀金,立体雕刻,是上  西天取经图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一路行来,望着西天的奇峰异险,各有状态,精雕细刻,艺术性颇高。

  龙乾寺还有个特色是书法的精华,如罗念庵状元写的庙名  龙乾寺  之字,运笔流畅,丰润自然如赵孟。上殿两旁的楹柱上有一对名联:  日明月明明光满地,心正身正正气冲天  ,青底白字,是第一代僧曹心宁所题,书法草行体,龙飞凤舞似唐朝书法家怀素和尚的草书风格,笔迹如香烟缭绕,腾云驾雾,相同的字眼形意多姿,是一对难得的佳作。

  因寺院幽雅清静,庙产丰富。庙旁的崎岖漫长的石级栈道通往佛坳山峰,是古代惠州到梅县和闽西的交通要道,好些骑马或坐轿来往的州府县官及名士显贵都喜欢到此歇息观光,流连忘返,尤其是一些落魄的穷士文人,路过此地权且小住安以食宿,为消愁解闷避世起凡的代寓所。有个轶闻,传说道光初年,有个王基,住了半年衣襟不整而浪漫性傲,惹和尚讨厌,瞧不起他,三餐过后才敲饭钟,王基寄人篱下,无可奈何,临走时题诗两句于壁  上堂已了饭后钟,惭愧秃离各西东  ,后来高中进士,路过此庙,重登宝殿,和尚躬腰媚迎,求他题字,王基想起当年的奚落,挥笔续题:  二十年前尘拂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同时,纵意笑题  空灵妙相  四字横匾,含蓄自然,神人并讽,笠大的字一笔成功,墨饱笔酣,意趣潇洒,点撇高起,雄劲豪放,集百家之长,自成一格,是罕见的好书法。寺中用黑底金字木刻挂在正门内。西厢横额还有一幅彩像  法护回春  字形团结,阴阳相生,亦是上品。其余壁间尚多诗对题词,意境高脱。

  (6)随笔寄语

  龙乾寺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近数十年间,因时代的变化,弄得面目全非。先后在此地办过农业中学、农科站、酒厂。做过径南中学的临时分校。虽几经拆迁,唯墙基屋迹尚可辩认。值此发展旅游事业之际,希有识之士,发达之君和热心慈善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慷慨解囊,集资倡建,抑或  按图索驹  ,恢复原貌,继往开来。将此坐北朝南,冬暖夏凉交通便利,清泉自流的龙乾寺古庙,开辟为优美秀丽的风景区,以赏天下,广传后人。                 (孙妙兴作)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