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市罗浮镇总体规划(2017-2035年)》批前公示

浏览次数:-作者: 罗浮镇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 转自罗浮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04-13 09:25:00

《兴宁市罗浮镇总体规划(2017-2035年)》批前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我镇现将《兴宁市罗浮镇总体规划(2017-2035年)》公示如下:

1、项目名称:兴宁市罗浮镇总体规划(2017-2035年

2、公示类型:批前公示

3、公示时间:从2018年4月13日至2018年5月13日,共30天

4、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兴宁市罗浮镇人民政府提出对上述规划草案的意见或建议。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书面、邮件、网上留言等形式反馈到罗浮镇人民政府。

联系地址:兴宁市罗浮镇圩镇桥南5号罗浮镇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13923045635

邮 箱:lfmlxc@126.com

兴宁市罗浮镇人民政府

2018年4月13日

规划成果简介

1、规划范围:

镇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兴宁市罗浮镇,面积278.5平方公里,包括浮中、高坑、浮北、浮美、浮西、塘社、勤光、浮塘、岩前、罗栋、小佑、蕉坑、象湖、瑶兴、中和、新南、上下畲、中坑、浮东、澄联、东星、徐田、练优、浮南、岭南25个村和1个罗浮圩镇居委会。镇区建设规划范围,以东至高坑,南至白沙宫,西至响水宫,北至黄屋,面积8.36平方公里。

2、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现状森林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模式,依托罗浮镇特有的“红·绿·边”优势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木材培育、绿色食品、中草药精深加工等以提升人们生命健康质量与生活品质为主线的产业链条,建设具有特色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在梅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森林健康小镇。

3、定位与职能

(1)广东农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镇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发挥罗浮镇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绿色经济产业链,促进罗浮镇成为以农业为核心的绿色经济体,成为广东省农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镇。

(2)粤东农林产品边贸合作模范区

综合罗浮镇独特的地理位置、物产资源、山水景色、人文风情等条件,打造具有粤赣两省边境特色贸易合作、经济规模效率化、绿色生态的粤东农林产品边贸合作模范区。

(3)梅州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体验地

发挥罗浮镇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司城古镇、宗教文化的特色,加强维护罗浮的古建筑、古民居、寺庙,重新发展地方文化,创新发展种植和产品加工体验的产业,打造集居住、旅游、度假、养生、乡村体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梅州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体验地。

(4)兴宁森林康体休闲运动集中营

依托已有的优越的森林资源,融合山地运动、森林旅游、森林科普等于一体,实现多角度的生活方式(登山、骑行、徒步、观林等),形成多维度的视觉盛宴(蓝天白云、山、河、林、湖的和谐结合),打造成别具特色的森林康体休闲中心运动集中营,带动罗浮全方位发展。

4、主要规划方案:

(1)镇域村镇体系

规划形成三级村镇体系:中心镇区―中心村―基层村。

中心镇区:中心镇区为罗浮镇区,是罗浮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经济社会服务中心。浮东村和澄联村部分区域纳入镇区。

中心村:全镇共规划有6个中心村,即罗栋村、中和村、塘社村、浮南村、浮北村和蕉坑村(原有的象湖村并入蕉坑村)。

基层村:通过调整后剩余的17个村定为基层村,分别为高坑、浮西、浮美、浮塘、勤光、练优、中坑、东星、上下畬、新南、瑶兴、岩前、小佑、岭南、浮东、澄联、徐田。

图片1.png

(2)镇区

1)规划结构:形成“一心、两轴、三廊、五片区”的空间结构。

图片2.png

2)规划用地:镇区2035年城镇人口4.5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387.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85 m²。

图片3.png

3)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构建三横五纵的道路系统。

三横:①司城路(S226线——环镇东路);②环镇南路(环镇西路——环镇东路);③环镇北路(环镇西路——环镇东路)。

五纵:①环镇西路(田心——响水宫);②浮泉路(环镇北路——泉盛楼);③浮中路(环镇北路——环镇南路);④环镇东路(S226线——环镇南路);⑤老街路+甘龙路(S226-南门街-S226)。

图片4.png

4)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构建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二级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其中,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设1个, 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设4个。

规划设置行政办公设施1个,文体设施6个,中学2所、小学3所,镇级卫生院1个、社区级卫生服务站2个,1个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增设1个集贸市场、1个农贸市场、2个社区级服务市场、1个百货超市。

图片5.png

5)绿地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突出“森林健康小镇”的主题定位,重点围绕该主题去进行城镇建设布局,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渗透的景观格局。以河流为蓝带,道路为绿带创造丰富的景观走廊,并将镇区内的自然山体景观引入镇区,结合镇区道路和景观轴线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系统。

图片6.png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