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访老区留翰墨 红色基因著风流

——兴宁市书画艺术家走进罗浮开展公益创作交流活动综述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罗浮镇文教体育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0-11-09 09:59:11

  秋收冬藏,寒来暑往,阳天嶂下的红土地上,家家稻米归仓、处处油茶飘香,革命老区罗浮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在中共兴宁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11月4日,由兴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兴宁市美术家协会、兴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办,兴宁市罗浮镇人民政府承办,兴宁市书画艺术家“山水情•苏区行——走进罗浮”文化惠民公益活动在罗浮镇成功举行。此次现场活动吸引市级近20名书画家、当地书画爱好者、中小学生共100多人参加。

1.jpg

2.jpg

  近年来,兴宁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挖掘新时代鲜活素材,加强文艺工作创新和特色作品创作。今年以来,市文联、市美协、市书协等文艺社团多次组织文艺家深入革命老区、广阔城乡、企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采风创作活动,以大视野拓展市内外艺术交流,创作活力不断增强,新人新作、精品力作加快推出。

3.jpg

  这次走进罗浮采风创作公益活动,得到罗浮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排工作专班与市有关部门主动对接,提前一个多月酝酿策划,为活动顺利举办进行了精心准备。11月4日上午,在兴宁市政协原副主席刘卫星率领下,市文联副主席巫晶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谢景文、市书法家协会会长刁诗亭带领各自艺术队伍,以强大的阵容联合组团莅临革命老区罗浮,得到了罗浮镇村两级的热烈欢迎。

4.jpg5.jpg

  联合采风创作团首先参观了罗浮镇新农村建设、革命老区、圩镇新貌,听取了当地有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虽是晚秋初冬时节,罗浮大地仍身被盛绿、千山一碧,和风丽日中处处呈现新农村的生机活力,令艺术家们心旷神怡。活动分为采风参观、现场创作、艺术交流、公益讲座等四个部分。其中,现场创作活动选择在室外、室内两个阵地同时展开。

秋收冬藏678_副本_副本.png

秋收冬藏680_副本.png秋收冬藏682_副本.png

  在澄联村铜豉寨镇级森林公园,市美协的画家们在山顶现场笔绘丹青。铜鼓寨虽然只有几百米高,但四面环村,独踞一方,登高眺望,近则八个村庄一览无余,远则粤赣边群峰隐约若现,是罗浮圩附近摄影写生、休闲揽胜的最佳点位。画家们头顶骄阳,手握画笔,纵情山水,留下了一幅幅佳作。如:市政协原副主席刘卫星国画《山村一角》,市美协主席谢景文国画《澄联金秋》《写意铜鼓》、副主席梁侃国画《铜鼓寨》《罗浮秋韵》、副主席吴浩镐国画《铜鼓寨写生》、秘书长陈跃君水粉画《美丽乡村-罗浮》,还有李春生国画《罗浮澄联村南山嶂远眺写生》、刘小霞国画《家乡罗浮》、肖坚国画《罗浮胜景》《走进罗浮》等,让罗浮秋日美景、城乡新貌跃然纸上。

  在圩镇南门路,焕然一新的罗浮镇文化站书画室里热闹非凡。集三年素材刚制作完毕的《这里是罗浮》音乐宣传片正在滚动播出,市书协书法家们心随音律、泼墨挥毫,用精致线条艺术来打造一流作品,尽情讴歌罗浮的好山好水、好人好事。如市书协会长刁诗亭行书横幅《山高水长》《德雅风清》,副会长傅耀华行书条幅《头等好事还是读书》、行书横幅《客邑司城》,副会长朱胜源行书横幅《民淳俗厚》《绿色崛起》,副会长李名辉帛书条幅《罗浮新貌》,并另赠画作《鸿运如意事事顺》等三幅,副会长练小清行草条幅《忆罗浮阳天嶂》,秘书长刁紫辉《张天赋诗》等。而在与现场50多名罗浮师生专场交流的小型讲座上,市文联副主席巫晶华殷切寄语,要重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持续深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让学生们热爱和掌握书法艺术,助力在日后的升学、成长、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各位书法家们还边写边交流,向在场的书法爱好者、罗浮中学师生们传经送宝,适时穿插讲解书法历史、书法赏析、如何临帖等内容,展示了传统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这次活动还吸引身在兴宁境外的艺术家们的关注支持,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如市书协原主席罗文裕闻讯,从广州寄回三幅作书法作品,专撰并书楹联一幅相赠:“司城驿道革命老区传佳话,重镇罗浮基因红色著风流”,道出了书画艺术家们对罗浮苏区的敬仰之情和美好祝福。在场艺术家们纷纷表示,到老区开展采风写生、公益创作,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洗礼,在这里更能铭记光辉历史、弘扬苏区精神。当地干部群众盛赞:市级书画艺术家联合到罗浮开展活动,这样的艺术盛宴多年未见,非常难得!一名罗浮中学艺术爱好者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书画艺术,希望能得到更多这样的现场观摩学习机会。

  据悉,通过此次活动,艺术家们共创作美术作品15幅、书法作品33幅,共48幅,这些作品将全部捐赠给罗浮镇党委政府,全力支持罗浮弘扬苏区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当前,罗浮镇文化站正全力打造省特级文化站,圩镇新文化大楼毗邻闹市,四层楼共1600平米,设有12个功能馆,这次艺术家们精心创作的作品将在此落户安家,同时作为兴宁市文化馆罗浮分馆面向群众开放,供罗浮文艺爱好者日常学习、交流、鉴赏。金秋时节,书画艺术家们用灵巧的双手,以实际行动深入老区山区,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的号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和深情祝福送到山区人民手中,让基层的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的精神食粮。

秋收冬藏1351_副本.png

秋收冬藏1353_副本.png

  附:延伸阅读

  一、《“山中明珠•苏区罗浮”——罗浮欢迎您》

  二、《美丽乡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罗浮镇澄联村》

  “山中明珠•苏区罗浮”——罗浮欢迎您

  罗浮镇地处广东省兴宁市北部,距市区56公里,是粤赣边境重镇、山区大镇、著名革命老区。总面积273平方公里,下辖2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约5.8万人。

  罗浮是古老的。唐宋时期,罗浮称为鲤腹湾。700多年前,宋朝文天祥首将张元模因兵马溃散,只身来到罗浮避难,并成婚定居,人丁渐旺。现存有648年的司城古城十三都司遗址、约600年树龄的罗浮中学中榕、380年的罗浮北山古寺、明清以来的大量现存古驿道、155年的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民国有诗为证:“白沙宫里出烟香,左右山高古战场。闻说洪扬往日事,长毛伏击左军伤”。

  罗浮是绿色的。罗浮山地面积34.5万亩,约占全市山地面积七分之一强;森林覆盖率逾82%;境内设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渡田河片区)1个,纳入保护区保护的山林面积达15.74万亩,占全镇山林总面积45.6%;境内有丰富的松、杉、阔叶林、毛竹等资源,四季油茶飘香,有蟒蛇、云豹、山鹿、眼镜蛇、白鹇、猫头鹰等珍稀动物,半枫荷、红锥、野茶树、香樟等珍稀植物。全市最高峰阳天嶂(1018米)、重要山峰黄毛嶂(957米)均在保护区内。罗浮是东江水源保护地、兴宁北部生态屏障。

  罗浮是光荣的。罗浮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兴宁对接中央苏区核心区的“桥头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高举旗帜跟党走,军民团结闹革命,创办了大信苏区,成为五兴龙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兴宁县革命委员会 、第五区苏维埃政府 、 红五十团等都先后在这里成立,中华著名烈士罗屏汉、刘光夏等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这里也是邓小平同志亲密战友钟亚庆的故乡。瑶兴炮楼、红五十团驻地、县革委会旧址、兵工厂等革命遗址每年吸引大量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铭记光辉历史、弘扬苏区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今天革命老区后人正砥砺前行。

  罗浮是发展的。“古城古风古今交融沧桑渡,红心红土红绿辉映振兴隆”。今日罗浮,在党的领导下,以“山中明珠•苏区罗浮”的品牌打造为自觉追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立足生态功能镇定位,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生态经济、打造文化强镇、建设平安罗浮,推动“红色+”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罗浮苏区的振兴发展走进了新时代。

  美丽乡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罗浮镇澄联村

  澄联村位于罗浮镇南部,距镇政府2.5公里。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有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61户,人口1485人;有耕地面积500多亩,山林地3710亩。因村中有一口大水塘,塘中之水常年清澈如镜而取名澄塘下,后改名为澄联村。该村视野开阔,土地平整,与相邻行政村之间交通四通八达,河流清澈,村容整洁,物产丰富,百姓安居乐业,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村头有牛子桥古桥。位于该村东面,是明清时期兴宁经十三都铺、再至江西寻乌等地盐米商人的必经之桥。

  村中有围龙屋“原膴隆基”。由刘居元于清朝康熙年间开基建造,高门大户,气势巍峨,前栋屋檐滴水高度达8米,内设九厅十八井,在2008年被兴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客家“特色古民居”称号。在解放战争期间,原膴隆基是红六团驻地,打响了著名的镰子寨战役。

  村后有铜鼓寨镇级森林公园。铜鼓寨山海拔353米,总面积876亩(镇林业部门数据)。目前,公园内建有平安塔、聚福寺、人工湖、假山瀑布等一批景观景区,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民宿、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公共设施亦配套完善。

  2020年,澄联村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目前,该村正进一步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深度挖掘和展示乡土文化内涵,积极创建3A级乡村景区。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