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南方+ 发布时间:2025-10-30 09:30:39 |
秋日的兴宁市罗浮镇,田间稻浪轻晃,果园藤蔓舒展,丛林绿意绵延。一架民用航拍无人机正穿梭在这些场景中,时而掠过农田捕捉作物长势,时而悬停果园记录果实形态,时而飞抵林间排查安全隐患。

这架无人机是罗浮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发展低空经济、强化低空管理的“实践载体”,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深度服务于农业生产、土地开发、生态防护等领域,将低空技术的便利与高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精准动能。

罗浮镇林地面积占比超85%,森林防火压力较大。工作队主动将自有无人机纳入镇域森林防火工作,联动地面巡护力量,搭建起低空监测与地面巡查相配合的林区防控体系。借助无人机长距离图传与充足续航能力,可覆盖人工难以抵达的深山盲区,及时发现烟雾、可疑火源或枯草堆积等隐患,高清影像能实时传回镇林业站并锁定位置,有效筑牢生态安全防线,为镇域生态保护提供科技保障。

浮东村广阔家庭农场的百香果种植区土地平整开阔,为百香果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连片种植区仍面临传统人工巡园“耗时久、覆盖慢”的问题。即便土地平整,人工走遍全园仍需大半天,且易因视觉疲劳遗漏细节。针对这一痛点,罗浮镇帮扶工作队主动启用航拍无人机,为农场搭建“空中监测网”。依托无人机的高清传感器与混合变焦功能,工作队与农场管护人员协作开展巡护:高清的无人机镜头可均匀覆盖每一片种植区,清晰识别叶片舒展度、果实大小;放大功能还能捕捉害虫踪迹、果实表皮的微小斑点,实现病虫害早期预警。
这架无人机还服务于全镇撂荒地盘活:此前浮北村部分撂荒地因位置隐蔽、人工排查难被发现,工作队通过无人机勘测精准定位这些地块,协助梅州市凰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开发,打造出200余亩水稻田。同时,工作队积极使用航拍无人机对罗浮镇进行全域勘测,对全镇进行撂荒地排查,让平整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盘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让无人机技术更好服务基层工作,工作队以自有民用航拍无人机为实训设备,对镇、村干部开展专项培训。内容聚焦与工作相关的飞行操作、影像解读、安全规范等实用技能,让镇、村干部掌握操作技能,可独立完成撂荒地排查、作物监测、森林防火等任务,基层工作效率提升近20%。

“一架无人机,撬动多元帮扶场景。”罗浮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挖自有无人机的应用潜力,探索其在农产品宣传、乡村文旅推广等领域的延伸价值,推动低空技术更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让科技红利持续惠及罗浮镇乡村振兴全局。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茹紫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