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二】坚定不移实施产业提升工程 建设更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
浏览次数:-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06 21:53:57
|
<
|
中国共产党兴宁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好“八大工程”,其中之一是坚定不移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工程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1331”工业发展新体系,力争至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产值50亿元以上产业1个、年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2个。

一是着力建强工业振兴主平台。紧紧扭住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这一关键,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兴宁城市副中心。

强基础,积极融入梅州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进省际边界发展起步区建设,强化道路、网络、能源和给排水等综合保障,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强联动,突出产城融合,建好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充分发挥兴宁城镇人口近50万的优势,全力打通城区北部人口集聚区与园区的快速通道,开通加密以园区为枢纽的城郊公交线路,让城区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园区发展的强大红利。强引领,加快总投资13.26亿元的园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标准厂房),招商选资更多工业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做活做旺“微园区”,以标准厂房“一子动”带动园区“满盘兴”。强集聚,围绕现有园区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生态特色食品等产业片区,大力实施补链强链行动,加快推进苏区产业园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主动对接广梅园、综保区、无水港,打造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重要工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全市工业增加值50%在园区产生,实现园区税收超5亿元。

二是着力提升产业企业竞争力。牢牢抓住企业这个主体,围绕做强装备制造一个主导产业,做优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持之以恒在抓增资、引企业、优服务上用心用力。实施本地企业“原地倍增”计划,推动赐裕鞋业、跃速生产基地等工业项目加快建设,鼓励立讯精密、拓展盈辉等企业扩大再生产,引导富农生物等企业积极上市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增强链式招商思维,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和优质企业。发挥轻骑服务队作用,健全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投产全过程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机制,全力推动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
三是着力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人才引育体系建设,鼓励引导更多兴宁在外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高标准构建互联网产业平台,加快互联网产业园建设,承办好梅州互联网大会,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新业态,推动打造粤东地区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地和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