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5 09:31:23 | < |
近年来,兴宁市立足于本地资源,充分挖掘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以打造“中国鸽业之都”为目标,做强做大乡村特色产业“兴宁鸽”,把“小鸽子”做成“大产业”,用“兴宁鸽”解码“新经济”,探索走好“兴宁鸽”产业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路径和生动实践。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引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布局” 先后出台了《兴宁市扶持肉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兴宁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兴宁市支持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聚力打造育种、生产、市场、人工智能、文旅等“六个高地”,实施种业提升、精深加工、品牌融合等“十大工程”,为兴宁鸽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条、全过程的政策支持。 (二)强化龙头带动,从“分散经营”到“集群发展” 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鸽产业一体化科技园为核心载体,通过“政企银村”多方合作机制,创新技术、收购、品牌等“六统一”标准化管理模式和“共建养殖小区”联营机制,实现资源整合与分工协作,以点带面推动龙田、叶塘、坭陂、宁中、大坪等5个镇协同发展,产业集群和联农带农效应明显。目前,共有1个以肉鸽为主导产业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8家规模化肉鸽养殖基地,形成“产业园+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链条,有效破解散户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的痛点。 (三)强化科技驱动,从“传统养殖”到“智造标杆” 聚焦平台共建,依托广东兴宁鸽科技小院、省博士工作站等载体,联合10余所高校院所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链,形成覆盖育种、加工、保鲜等环节的创新链,累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0余项。聚焦技术攻关,针对产业痛点,突破冰鲜鸽保鲜技术、预制菜加工工艺等关键环节,建成全省最大现代化屠宰生产线(年屠宰1500万只),打造HACCP认证、供港资质等“品质硬标签”。聚焦成果转化,推动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化加工企业日均加工冰鲜鸽6万只、预制菜2万只,研发的“陈小鸽”系列产品问鼎客家预制菜榜首,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高附加值延伸。 (四)强化品牌撬动,从“地方特色”到“全国名品” 主动对接省级资源,启动广东兴宁鸽“12221”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擦亮兴宁鸽区域公用品牌,加速兴宁鸽“出圈”。2024年10月起,成功举办广东省肉鸽行业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兴宁鸽“12221”市场体系建设启动仪式、“食在广东·鸽出兴宁”兴宁鸽品牌专场推介会、广东省“百县千碗”暨兴宁鸽美食大赛等一系列“12221”系列活动,签约金额超4亿元;举办兴宁鸽“12+4+2”系列活动,结合元宵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每月举办一场主题活动,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存量,精心策划并拍摄《鸽出兴宁》主题宣传片,深度挖掘兴宁养鸽产业背后蕴含的人文故事与发展脉络。 二、主要成效 2024年,兴宁肉鸽出栏量达5800万羽,约占全省总量15%,占梅州市总量70%,产业总产值达29亿元,已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肉鸽集散地。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底至今年春节期间,“兴宁鸽”百度搜索指数环比暴涨380%,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1.2亿次,“与辉同行”抖音直播“兴宁鸽”产品销售近10万只,“食在广东 鸽出兴宁”“过大年 吃兴宁鸽”标语霸屏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商圈户外屏,成为了蛇年新春最吸睛的热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