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作者: 王志龙 信息来源: 转自市生态环境局兴宁分局 发布时间:2025-03-14 09:41:57 |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基层生态环境执法监管面临地域广、点源多、任务重、人员少的困境。如何破解基层环保监管这一难题?梅州市生态环境局兴宁分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深化实施“局队合一”,2025年1月,印发兴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巡查哨兵”工作方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巡查哨兵’队伍 ”,强化网格化管理,极大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效能。
分组挂点:
“巡查哨兵”实现全覆盖布设
强化“巡查哨兵”组织领导,成立了分局党组书记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的“巡查哨兵”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梅州市兴宁生态环境管理服务中心,下设4个巡查组,每组6人,分别挂点兴宁20个镇(街道),做到巡查地域全覆盖。
“每组巡查哨兵均由分局党组成员挂钩负责,除执法股现有工作人员不参与巡查哨兵外,其他各股室、直属单位均抽调人参加,年龄老中青结合,他们中间既有有中、高级工程师、部门负责人,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本科生,组长则由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担任,既保证了巡查人员力量,又锻炼了年轻队伍。”兴宁分局负责人表示,巡查内容不与执法股巡查监管内容重合,执法股原有“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仍正常执行,巡查不进入企业,不打扰企业的正常生产,避免加重企业的负担。
聚焦问题:
以“点”带面实现全方位巡查
围绕挂点镇(街道)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央督省督案件等巡查工作,巡查重点是找问题、查隐患、督整改,以“点”带面快速收集生态环境信息,迅速判别是否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对挂点镇(街道)生态环境整体情况全方位管控。
“在开展巡查前,我们都会集中进行巡查培训,制定详细巡查工作计划,根据各部门提供饮用水源地名单、入河排污口点位、畜禽养殖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位、央督省督信访案件等基础信息,整理出挂点镇(街道)巡查重点内容。确保每次巡查有目的,次次巡查有侧重,真正做到区域全覆盖、事项无遗漏。”兴宁分局巡查人员介绍,巡查重点是找问题,如河道是否有污水横流、水源地是否有网箱养殖等,发现问题难度不大,易执行、可操作性强。
形成合力:
压实责任实现全链条监管
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巡查台账并进行分析研判,属生态环境部门职责的,移交相关业务股室处理;不属于生态环境部门职责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将生态环境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
自组建“巡查哨兵”队伍以来,兴宁分局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12人次,巡查排污企业、畜禽养殖、库湾围堰养殖、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等点位109个,发现问题38个,通报问题23个,立案10宗,责令整改10宗,移交其他单位问题线索148条,切实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问题。
强化考核:
确保巡查哨兵工作落地落实
工作要有方案,方案要实施;实施要有督导,督导要考核;考核要有结果,结果要激励才能形成一个工作闭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兴宁分局对“巡查哨兵”主要通过季度通报、半年小结、年度考核三种方式进行。
“每季度对巡查次数、发现问题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实,并在全局范围通报,每半年由分局党组听取各小组巡查情况汇报,听取各挂点镇(街道)生态环境基本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结合年度巡查情况,对成绩突出的在评优评先、晋级、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不作为慢作为给予通报批评。”通过这个考核制度,不会让巡查工作流于形式,更能激发巡查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