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法治环保走在全国前列 去年全省环保执法罚没10.65亿元

浏览次数:-作者: 南方日报 信息来源: 转自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8-01-26 09:40:12

   刚刚过去的2017年,广东以严格执法为抓手,推进法治环保建设阔步前行,走在全国前列。一年来,广东环境执法工作受到环保部公开通报表扬7次,罚没金额10.65亿元,居全国第二。

   2017年,体现执法力度的各项数据进一步大幅增长。处罚案件20348宗,其中,实施按日计罚案件92宗,比2016年增加27%;查封扣押案件2280宗,增长22%;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81宗,增长34%;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22宗,增长10%。广东省运用环保法配套措施实现了县区全覆盖。

   联合行动、交叉检查、高位推动、形成常态广东环境执法新格局的初步形成,进一步推动环保责任落实,推动不敢污染、不能污染、不想污染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形成,让守住环保底线成为地方发展的应有之义,把环保纳入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联动加交叉

   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2017年5月28日,广东环境保护微信公众号有一篇消息阅读量突超45万。这条火爆的消息就是放大招!广东最大规模环保专项督查启动。

   这是一次范围广、时间长的环境执法大交叉!从全省各地抽调约2000名环境执法人员,交叉进驻广州、深圳等9市开展为期9个月18轮次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

   这是一场高规格、动真格的环境问题大清理。省委、省政府连续批示4期典型环境问题督查专报给各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求切实整改落实,限期解决问题。

   驻点督查、定期稽查和省级巡查,不打招呼、不先通知、不受干扰hellip;hellip;9个专项督查迅速掀起绿色旋风,直捣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环境问题,剑指小散乱污十小等违法排污企业和环境违法行为,推动了一大批环境问题整改。

   截至2017年12月28日,专项督查共检查企业9215家,发现存在环保问题企业5981家,其中涉嫌环境违法的企业2414家;已立案1967宗,其中查封扣押126宗,移送行政拘留31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8宗,取缔关闭141宗。

   这一年,上下联合、交叉执法,高位推动,形成持续的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在枫江流域,省里统一组织潮州、揭阳市环保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枫江流域污染源联合交叉执法检查。

   在练江,省里每季度组织汕头、揭阳市环境保护局开展练江流域环境监察联合执法检查。

   在茅洲河,深莞两市抽调环境监察骨干25人组成4个现场检查组和4个现场监测组,联合开展茅洲河流域工业污染源交叉执法。

   在小东江,茂名市和湛江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小东江各项整治,建立联合执法、交叉执法机制。

   这一年,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打击环境违法专项行动常态化。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专项执法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专项执法石化行业VOC专项执法hellip;hellip;针对区域性、流域性污染,以及危险废物、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仅省环保厅就先后组织开展了近10个专项执法行动。

   深圳利剑一号行动专项执法、肇庆百日督察保气质、揭阳众剑行动清查打击行动、东莞环保亮剑专项检查hellip;hellip;各地也纷纷亮剑,针对自身突出环境问题开展专项行动。

   今年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常态化,就是要形成全天候、全覆盖、零容忍的环保压力,让违法排污企业无机可乘、无隙可钻。省环保厅环监局负责人如是说。

  督企加督政

   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督企,更要督政。督促落实政府的环境责任无疑抓住了环保工作的牛鼻子。

   广东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方案。2017年9月6日—11月8日,广东省环保督察组先后入驻汕头、揭阳、云浮、肇庆,分别对四市启动为期约20天的省级环保督察。到2018年底,将完成对全省21个地市的环保督察全覆盖。

   省级环保督察期间,省环保厅创新性地联合当地市委组织市县镇村约2000人开展四级环保大培训,让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身上环保主体责任,提升了履职能力。

   一年来,省级督查、环保约谈、挂牌督办、责任清单等,广东大大丰富和深化环保督政的手段和内容,推动各地将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生态环保指挥棒更加有力。

   继去年印发《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后,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又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将生态环保责任细化落实到各地、各部门。

   为加大对各地环境执法的监督力度,省环监局实施环境稽查,统筹专项稽查、专案稽查、日常稽查,截至去年10月,完成21个地市及各市对县区(镇街)级环保部门环境稽查三年全覆盖。

   佛山、肇庆、江门、清远、揭阳hellip;hellip;纷纷成立自上而下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完善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绿色环保指挥棒越来越有力。

   领导靠前指挥,部门协调联动,突出问题解决更加快速。

   一年来,广东以强力的领导、督查、考核等举措,强化环保执法的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一大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以及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突出问题,加快得到解决。

   省环保厅修订《挂牌督办管理规定》,对严重影响环境质量、严重威胁环境安全的突出环境问题,严重污染环境或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环境违法案件进行公开挂牌督办。江门成立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信访局等部门组成的督导组。佛山建立起督办、挂牌督办、市委书记市长环保督察令三级递进的环保问责体系。广州建立镇(街)园区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员队伍hellip;hellip;以问题为导向的环保执法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的4403件中,已办结4378件,占总数的99.4%。各地已责令整改企业6258家,立案处罚企业3395家,拟处罚金额1.5162亿元,公安机关行政拘留57人、刑事拘留113人。

   监管加服务

   提升绿色化水平

   我公司因hellip;hellip;违反环保法规向社会公开道歉,我们承诺今后要守法经营。去年11月,深圳市精实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在媒体公开道歉,环保部门给予认错认罚从宽处理。同期,深圳市永利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因超标排放且存在偷排违法,未及时整改被按日计罚,罚款1239万元,创历史新高,法人还被判刑6个月。2017年,深圳环保执法罚款金额达2.42亿元,占全省的近四分之一。宽严并济,深圳环保执法在企业中形成环保守法的良好导向。

   2017年9月27日,广州市印发实施《广州市违法排水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被举报人因被举报事由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受到罚款类行政处罚的,举报人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奖励。

   有奖举报、创新立法、公益诉讼hellip;hellip;广东通过建立多样高效的环境监管体系,严格环保执法,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守法经营、持证排污已成共识,依法治污、违法严惩渐成常态。

   同时,广东各地不断创新地方立法,为环境执法提供坚实的法律后盾。《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汕尾市水环境保护条例》hellip;hellip;自2016年3月起,广东17个新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地级市,纷纷聚焦水环境立法,开创了全省依法保护水环境的新局面。

   行政加司法,双管齐下,联合惩戒,不断畅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自2014年10月,佛山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环保警察以来,全省已经有广州、深圳、汕头、肇庆、揭阳等近三分之二地市成立了环保警察队伍。此外,顺德区在全省首设环保巡回法庭,东莞市成立全国首个环保巡回检察室。近日,省公安厅食品药品与环境污染犯罪侦查局也揭牌成立。

   清远市清新区更是把环保检察机构开进了林子里,在清泉湾森林公园成立生态检察联络站,设有生态检察联络员依法打击各类严重损害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

   涉刑就坚决移送公安,让企业不敢触碰环境这条高压线,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22宗。

   监管加服务,双轮驱动,并驾齐驱,为企业行业绿色升级提供服务,助推绿色发展。

   去年6月,当轰轰烈烈的专项督查启动的同时,省环保厅还启动了送技术服务进企业系列活动,对企业开展技术法规宣讲等服务,指导企业切实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保障污染治理效果。8月、12月,分别在佛山和中山组织陶瓷行业、家具制造及涂料生产行业专题宣讲。

   撰文:钟奇振 陈惠陆 黄慧诚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