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农村物流“加速度” 铺就振兴“快车道”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21-12-31 10:58:38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如今物流发达,商品很近。随着近年来商品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已经成为社会的刚需。

临近年末,兴宁的金柚、沃柑、红薯、腊味等农产品迎来最好的销售季。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上,一辆辆农村客运班车通过客货一体的快递物流模式,把人民群众采购的物品送到家门前,让农产品顺利出山,撬动起县域特色大产业……

  需求暴增

  亟需畅通产品上下行之路

  每天,位于G205国道旁的宁中镇星民村电商服务站内都是一幅繁忙景象。该服务站负责人王健午经营的“闲想食”电商品牌,从周边村的村民处按质保价收购红薯、大米、土鸡、蜂蜜等农产品,经过统一包装后,放到各电商平台销售,再通过农村客运路线、货运路线、邮政网络等物流模式,帮助农户将产品销往各地。

  星民村电商服务站的场景,在兴宁其他村庄,也同步上演着。



兴宁市客运公司三级物流及电子商务进农村共配智能分拣配送中心鸟瞰效果图。(受访者 供图)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兴宁市,是连结广东和内陆的陆路交通枢纽,也是粤东粤北部主要商品集散地。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拥有100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兴宁,已形成了丝苗米、单丛茶、茶油、柚果、肉鸽等农业优势产业,同样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电商平台纷纷抢滩。日趋完善的网购平台、特色农产品的层出不穷、电商经济的不断发展,都激发了快递“井喷”。兴宁市交通运输局调查数据显示,兴宁全市快递日下行12万件,上行6万件,农村物流市场前景广阔。

  曾经,快递到村成本大。快递只能到镇不到村,农民接收、发运快递相当不便利,农产品也面临着“走出去”最初和最后一公里难题,尤其对于一些保鲜农产品,影响更大。因此,探索建立一套方便快捷、价格合理、高效运转的农村快递体系,对于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意义重大。

  2019年底,兴宁提前实现了“村村通客运”的目标。于是,充分利用镇通村农客车辆100%覆盖的优势,兴宁率先开始探索县镇村“三级”物流模式,运用农村客运+邮货运输的方式,通过引导兴宁市客运公司(农村客运占比90%)与物流快递企业合作,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新模式,打造兴宁客运公司“农村客运+邮货运输”农村物流服务品牌。2020年9月,兴宁市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启动,标志着兴宁在全省率先利用公交资源为发展电子商务解决物流难题。

 出山进城

打造特色农村物流品牌

  在位于叶塘镇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几辆满载货物的物流车正在有序卸货、分拣,随后由不同班次的客车,配送到各镇客货运一体站分发。据悉,兴宁市交通运输局整合了26个闲置镇级交管站、养护中心和镇级客运站,形成镇级物流中转站,提供给物流服务中心使用;并对接全市300个村级物流服务点,加强与商贸市场、电商运营中心、农资农产品配送中心、邮政集散中心、快递分拨中心等的衔接与融合,做到县、镇、村三级物流点对点。

  目前,兴宁共有各类货车20辆,2辆冷链车辆,130辆农客车辆,14条线路,163名工作人员全面参与到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工作中,运出村送进城基本能在24小时内完成。在大幅提升快递时效的同时,不仅降低了部分农产品在运输中的损耗,有效提升了农户、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叶塘物流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忙着打包、运送商品。 (受访者供图)

  在永和镇级物流服务站,快递人员把属于夜明村的快递装上小型农村客运车,随后客运车在站点载上回村村民,便向目的地行进;到达夜明村后,又将村里的货物载上,返回镇里。远离圩镇和城区的夜明村,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蒲公英种植,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乡村蝶变的路子,并通过三级物流配送服务模式,畅通蒲公英销售上下行通道,解决了快递发货难问题。今年来,交易额超20多万元,利润增加3万元。“原来取趟快递,都要坐车跑去镇上,可麻烦了。现在村里就有物流服务点,方便!”家住永和镇夜明村的村民深刻感受着“三级物流”配送的便利性。

  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创建的契机下,兴宁充分利用“村村通客车”这一优势,通过加强交通、供销、邮政等部门沟通协调,统筹发展规划,使农村电商物流与客运资源协同发展。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共享公用,使兴宁市农电商物流提速降费。据统计,通过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兴宁快递日平均派件约2万件,预计专项业务年度营收约300万元。如今,农业、农村、农民搭上物流快车,正在奔向更好的生活。农村物流也已不再单纯是产业链末端的“搬运工”,而是连接兴宁千村百业,促进上下游资源整合,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无缝对接的“协调员”。


梅州日报记者:叶惠玲

通讯员:杨凯波

编辑:李舒宇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