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主推技术:冷浸田改良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广东农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9-30 16:50:04
技术概述:冷浸田是我国主要中低产田,分布于山区丘陵谷地、平原湖沼低洼地,以及山塘、水库堤坝的下部等区域,具有长期冷浸渍水、土粒高度分散、养分有效性低和还原性有毒物质多而形成的冷、烂、毒、瘦四大特征,是制约我国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冷浸田60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15% 左右。其中江南地区有3000万亩以上,广东省270.1万亩。因地制宜地开展冷浸田治理研究,改善冷浸田土壤质量,冷浸田可转变为中高产田,实现亩均增产稻谷75公斤以上。仅江南地区冷浸田治理后,可新增稻谷22.5亿公斤。因此,针对冷浸田土壤障碍因子和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项目在冷浸田土壤障碍因子解析、微生物生态特征及真菌种群揭示、养分活化增效、还原性物质致毒机理及消减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与突破,共获授权专利10件,发表论文14篇(SCI 1篇),参编专著1本。创新集成的成果技术——冷浸田改良与地力提升关技术,经科技查新表明,在冷浸田土壤养分活化与调控的理论基础研究、嗜冷性功能微生物增殖调控和Fe2+、S2-还原物质削减等关键技术的攻关、轻简化施肥技术的创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被本领域知名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成果技术也是目前广东省开展冷浸田治理研究的唯一综合性技术来源,在市场上尚未有同类技术和产品,技术占有率达到全省冷浸田治理的95%以上。成果技术的惠农效应先后被惠州市、清远市等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部门也出台文件,加大对成果技术的推广力度。经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安徽等省份大面积推广应用表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2013年-2015年,累计推广202.11万亩,与常规对照比较,亩均增产79.4公斤,新增稻谷1.58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3.97亿元。
  适宜区域:广东省冷浸田分布区
  研发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联系人及电话:徐培智 200-85161405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