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广东水利 发布时间:2025-11-12 08:49:55 |
当前,正值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围绕新阶段要求,抢抓新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灌溉水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水动力”?这是广东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期,《广东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规划》由省水利厅、农业农村厅联合编制,结合水网规划布局,以提高现状灌溉能力、恢复丢失功能、新增灌溉面积为目标,从源头到田头系统谋划解决广东农田灌溉用水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并共同提出了“灌区下延,高标上接” 的解决思路,协同推动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规划》全文近两万字,内容详实,既锚定2035年目标绘就灌溉发展宏伟蓝图,又紧扣“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设施现代化”、“资源集约化”、“产业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要求,成为全省“十五五”时期加快建设现代化灌溉水网的“施工图”。
有目标能落地的“硬标尺”
适宜灌溉的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建成旱涝保收良田,新增灌溉面积441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硬核水利支撑。
建成“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排体系,与推动广东省水利现代化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梯队目标相适应。储备246宗大中型灌区建设项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5。
明确灌溉用水量、灌溉面积、耕地灌溉面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及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完好率等7项关键指标规划值,为目标落地立下一把可跟踪、可量化、可考核的“硬标尺”。
布局“一极三区”
结合各地水土资源条件与发展需求,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推进灌溉水网建设,贯彻“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理念。
湛江、茂名、阳江3市打造灌溉规模化、集约化的新标杆——水土条件显著提升,规划新增灌溉面积312万亩,占全省的71%。
梅州、河源、清远、韶关、云浮5市建成绿色化灌溉的引领地——水土条件较好,规划新增灌溉面积70万亩。
汕头、汕尾、潮州、揭阳4市建成灌排融合化的主阵地——水土条件不均衡,规划新增灌溉面积14万亩。
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惠州9市打造灌溉现代化、智能化的先行区——规划新增灌溉面积45万亩;当中核心6市侧重巩固现有灌溉面积,加强水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综合效益。
项目、衔接、投资全明确
为让规划从“蓝图”变为“实景”,《规划》紧扣“十五五”规划编制、项目落地与资金保障要求,重点构建三大重点任务闭环体系,确保破题有路径、落实有支撑。
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创新提出“灌区下延、高标上接”的思路,协同推动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从源头到田头”的农田灌溉用水保障体系,以系统思维破解“规划脱节”难题。
储备11宗新建大型灌区、17宗新建中型灌区、4宗大型灌区改造、214宗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分2025年(57宗)、2030年(73宗)、2035年(117宗)三阶段推进,稳步提升灌区现代化水平,以项目孵化破解“设施短板”难题。
大中型灌区改造骨干工程2100元/亩,新建5600元/亩,高标准农田3000元/亩以上,为资金筹措与项目落地提供参考,以资金保障破解项目“难以落地”难题。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通过实施《规划》加快建设现代化灌溉水网,改善灌溉条件,初步预估将促进农业节水25.79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7万吨。
从“浇地”到“浇作物”
从“望天田”到“安心种”
从“灌溉肠梗阻”到“水流畅无阻”
《规划》落地生根
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又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更是广东水利答好“十五五”时代之问的生动实践之一



接下来,省水利厅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推动规划落地生根,以水润良田、以水兴农业,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