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普”进行时——兴宁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复核圆满完成 工作进入数据审核新阶段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25-07-17 08:57:49

  为全面摸清我市文物资源家底,筑牢文物保护管理根基,兴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梅州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目前,我市“四普”实地调查与复核阶段已圆满完成,工作重心正式转入普查数据质量审核阶段。

  一、全域覆盖,扎实摸清文物家底

  本次普查实现了全市20个镇(街道)全覆盖。普查队员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439处不可移动文物逐一进行实地复核,准确掌握其保存状况。同时,通过向社会及相关单位征集线索,新发现文物点18处(含古建筑1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普查队员详细采集了每一处文物的名称、位置、年代、类别、保存现状等核心信息,并对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完善,为后续科学保护和精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科技赋能,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为确保普查数据精准全面,本次普查引入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应用北斗定位仪智能采集终端、高精度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系统(RTK)、激光测距仪、无人机航拍等数字化设备,显著提升了坐标测量、数据采集和影像记录的精准度与效率。同时,我局强化协同联动,一方面,积极协调兴宁市人民武装部,有效化解空域管制难题,保障无人机航拍顺畅进行;另一方面,建立镇(街道)干部专项联络群组,实时共享进度,联动核查存疑信息,实现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高效协同,有力保障了普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三、攻坚克难,履职尽责展现担当

  自“四普”工作启动以来,全体普查队员充分发扬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精神。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克服崎岖路况、农作物遮挡、山地林地通行困难等,深入田间地头、山野林区,对每一处文物点进行实地踏勘,高质量完成了坐标采集、标本收集和影像拍摄等工作,为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付出了艰辛努力。

  截至2025年5月31日,我市已全面完成457处不可移动文物(含“三普”复核439处、新发现18处)普查数据的规范录入工作,并全部上报至省级文物普查管理系统。目前,普查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入数据质量审核阶段。

  下来,我市将继续严把数据质量关,确保普查成果经得起检验,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