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兴宁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0-10-23 16:23:19 |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流感起病急,大多数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甚至少数重症病例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结合今年新冠疫情的形势,大家不仅要积极防控新冠疫情,还要认真做好流感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
1、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流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流感的高发期是每年11月到下一年3月,接种流感疫苗到产生足够的抗体一般要2-4周,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最好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
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6月龄至5岁儿童、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包括看护人员)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最好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
2、健康生活
平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3、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出门在外尽量避免触摸头面部,特别是眼睛、鼻子和口腔,如要触摸,应先注意手卫生,最好先洗手,可以减少被传染疾病的几率。
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必要时要戴上口罩。平常养成良好的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手帕等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应将痰液包好,弃置于有盖的垃圾箱内,然后立即手卫生,避免把呼吸道疾病传染他人。
提倡餐桌文明,家庭聚餐和出外聚餐推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减少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
4、保持距离
在公共场所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一米线是安全线,也是文明线。
5、保持通风
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空气流通、清洁、卫生、干燥等。避免前往空气流通差、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6、注意保暖
天气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服,避免受凉而引起抵抗力下降。
7、注意探病
尽量不接触、探望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时戴医用口罩,注意防护。
8、防禽流感
在禽流感流行期间,勿去鸟类公园及禽鸟市场,不接触鸟类、禽类。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者,按有关规定定期清洁、消毒工作场所,工作期间应戴口罩、穿工作服。
在流感的高发季节,如果出现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很可能是得了流感,要注意居家隔离、休息,不能带病上班、上课,减少疾病传播。必要时及早去医院发热门诊进一步诊治。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都要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