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03-10 09:34:07 |
兴宁市2025年防范应对汛期地质灾害工作要点
202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突出重点,集中防范、及时处置等措施,狠抓防范工作落实,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御严峻形势。
近年来,气候复杂多变、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发生预想不到的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多次作出批示,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认真谋划、提前部署,1月份以来多次召开防御自然灾害工作会议、印发相关文件,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镇(街)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学习文件、吃透精神,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切实扛起防灾减灾救灾的责任,要落实好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责,气象、应急、水务、自然资源要保持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会商研判,突出防御“龙舟水”、“台风水”两个关键时刻、削坡建房以及地陷风险区等重点区域,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打起十二分精神,坚决守住不死人、少损失这一底线,确保全市人民安全度汛。
二、迅速行动、全面巡查排查,确保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整改。
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镇(街),要对本行业和属地镇范围,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特别是要检查学校周边,景区范围、公路铁路沿线、在建工程项目、削坡建房、临山临水临崖住户,以及罗岗镇红星岩溶地陷等高风险区域,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建立工作台账,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复查长效机制,落实谁检查、谁签名、谁负责的责任机制,镇(街)要及时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三员共管”以及受威胁对象的人员信息,确保地质灾害管理不缺位、不失位,预警信息及时准确,防范处置措施安全到位。
三、注重宣传、强化舆论引导,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水平。
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部门职责、管理对象,行业范围、属地范围,采取抖音、专题片等通俗易懂方式,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御知识,同时按照梅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举办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进村入户”科普宣传活动,全市除兴田、宁新街道外的18个镇(街)应在3月10日前完成1场次地质灾害综合防御演练,通过舆论宣传和应急演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的地质灾害管理格局,宣传、贯彻、执行好强降雨期间和降雨后“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下雨不出门”、“大雨走亲戚”、“不挖山波、不清山沟”、“不前往、靠近危险山体附近”等简单有效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
四、有效预警、加强值班值守,推进地质灾害风险早判断早处置。
3月15日至汛期结束,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镇(街)要建立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值班干部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保持通信畅通,第一时间通知,及时报送信息,并于3月15日前将值班值守表报送市三防办和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和汛情、灾情的发展变化,加强气象风险预警会商研判、滚动预报,确保预警信息从市-镇-村-户零障碍贯通,30分钟时间通知到户,特别关注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按照气象风险预警等级要求,镇村及时做好相关预警处置工作,特别是要求人员撤离的,情愿听到老百姓骂声,也不愿听到老百姓的哭声,要第一时间、无条件果断强硬撤离人员,全力推进监测预警、隐患排查、风险管控、人员转移、应急处置等各项防御措施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