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市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14个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之一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梅州市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5-11-05 10:08:02

  10月24日,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区生态修复专题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召开,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公布了第二届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我市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赫然在列,并在会上宣传推介。

 矿山生态修复(第二批)历史遗留矿山典型案例名单.png

矿山生态修复(第二批)历史遗留矿山典型案例名单

  铁山嶂地处梅州梅江-韩江上游生态保护区,经历计划经济时期粗放式开采,造成矿区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等突出问题,对下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造成影响。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的重要指示,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积极向上申报筹集资金,科学编制工程方案,全力推动矿区生态修复工作。2021年4月,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项目被列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获得4.3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标志着矿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迎来破局时刻。2022年10月,项目开始施工建设。参建各方克服海拔高、落差大、条件差等困难,通过科学治理、分级实施,创新技术、改良土壤,多措并举、重建植被等措施,彻底消除水土污染、流失等问题,解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系统性重构矿区生态环境。2024年1月,项目竣工完成,同年7月通过验收。

  铁山嶂废弃矿区的生态治理修复,成功打造废弃矿区生态治理修复“绿美样板”,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统一,走出了一条生态价值转换、推动富民振兴的新路。一是开展碳汇经济的初步探索。修复区绿化面积超21万亩,预计5年左右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全要素的稳定生态系统,大幅增加了矿区碳汇资源。二是开辟生态旅游的破茧之路。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通过积极开发矿区铁山公王庙等旅游资源,众多游客前来露营、打卡,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生态休闲旅游网红打卡地,也带旺了周边的农家乐。三是构建乡村振兴的绿色纽带。生态修复为乡村振兴铺就绿色道路,让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曾经的“采矿村”实现了向“护林村”的华丽转型,曾经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区摇身一变成为集生产、生活、康养、经济林为一体的特色区域。

  梅州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以坚实有力的行动修复着矿区昔日生态“伤疤”,换得绿水青山归来,用实际成效证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梅州市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前航拍图.jpg

梅州市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前航拍图

梅州市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后航拍图.png

梅州市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前航拍图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