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兴宁简介
兴宁新城
兴宁文化广场
兴宁古称“齐昌”,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1994年撤县设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西部,总面积2075.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115.66万人,现辖17个镇、3个街道,458个行政村、46个社区,是梅州市副中心城市。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之美誉,是原中央苏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杯花舞)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省文化先进县(市)、省教育强县(市)、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省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示点县、省城镇建设试点县、省水利建设示范县、省双拥模范县、省林业生态县。2024年兴宁成功入选广东省拟推荐国家卫生县(市)名单。
客家围龙屋刁坊镇棣华围(刁萃丰)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杯花舞
二、区位交通
兴宁是粤闽赣边区域性陆路交通枢纽,南接珠三角,东连潮汕揭、海西区,至梅县机场50公里、揭阳潮汕国际机场120公里、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300公里,离汕头港160公里,融入了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境内有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兴畲高速、济广高速、兴汕高速,国道205线和省道225、226线贯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94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39.8公里,均居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城乡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4年梅龙高铁正式通车,互通京九、广河高铁,兴宁苏区阔步迈进高铁新时代,90分钟直抵湾区核心,完成省道S225线黄陂高速出口至平远段改造工程。
兴华高速
三、人杰地灵
罗屏汉故居
古大存故居(汤权/摄)
兴宁市齐昌中学
兴宁市齐昌小学
兴宁市齐昌幼儿园
市档案馆建成投入使用
兴宁素来崇文重教,“百员将军出齐昌,千名教授同故乡;万千工贾遨商海,巨子遍布五洲洋。”“一桌两院士、一家三清华、一腹四知县、一屋五将军、一县六国脚”被传为佳话。古有忠贞报国的探花、翰林院大学士罗孟郊,佛教临济宗传人何南凤,方志学家张天赋,爱民御史王天与,《罗家通书》创始人罗庆辉,诗人、考据学家胡曦,数学家饶宝书;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革命家黄文杰,客家研究开拓者、“梅州客家八贤”之一罗香林,地震学家李善邦,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张如心。现有红色资源革命遗址72处、名人故居84处,有邓逸凡、柳河生等114名将军,周恩来等人曾在兴宁留下足迹,罗屏汉、刘光夏等革命烈士事迹广为流传。有被称为“民间宫殿”的围龙屋2543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兴宁竹板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项。涌现出兴宁籍院士6人、大学校长67人、专家教授3000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多人。近几年每年输送大学生6000多人,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有71名学子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旅外华人华侨、台港澳同胞30多万人,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市档案馆建成投入使用。罗屏汉、邓逸凡等名人故居如期完成修缮保护及陈列布展。
四、风景名胜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度假区
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
合水旅游风景区
渡田河生态旅游区
玖崇湖温泉文旅度假区
兴宁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明正德十年,祝枝山授任兴宁知县,留下《神光山》《游和山麻石岩》等歌咏诗文,北宋抗金大臣李纲、南宋文天祥、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皆在兴宁留下传说。全市旅游景区景点30多处,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为国家4A级景区,月形山乡村旅游区、粤东云山谷生态旅游区、珍珠红诚意酒城旅游区为国家3A级景区,合水水库风景区被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景区标志性建筑“花灯楼”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灯笼型建筑”,渡田河生态旅游区、黄蜂窝茶山、兴宁学宫、两海会馆等各具特色,“兴宁古驿道客家人文自然风光线路”被评选为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径南东升村等5个村入选省首批“国家森林乡村”;于2022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总投资6亿元的大坪镇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2024年总投资23.8亿元的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开工建设,13个配套工程协同推进。
兴宁学宫
两海会馆(潮州会馆)
五、生态经济
石马柚园一角
兴宁特色农产品 茶油
兴宁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1.1℃,年平均降雨量1517.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10小时,自然环境优越,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03.2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103.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99.2408万立方米,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纵深推进,森林覆盖率达67.14%,林地绿化率达99.06%。现有25个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梅州市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超级稻示范推广县(市),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发展区,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2016年袁隆平院士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在我市创世界纪录。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形成丝苗米、单丛茶、茶油、柚果、肉鸽等农业优势产业。2024年“百千万工程”全面突破,首批典型2镇6村示范带动,第二批典型3镇32村加快培育,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黄槐镇逐步从“煤炭小镇”向军旅特色典型镇蝶变。叶塘镇、汤湖村分别获评省文旅特色镇、村,大坪、径南入选“百千万工程”专业镇。2个省际交界处展露新颜,6条示范路织就风景线。城乡发展更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发力,63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完成省道S225线黄陂高速出口至平远段改造工程。创新实施村集体经济“县镇村三级会商”机制,无经营性收入村(社区)全面清零,百万级经济强村数量翻番。“寻味齐昌”冬季美食之旅入选省级精品线路,风衣谷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径南星耀村获评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乡村振兴绘丰景。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23亿元,增长4.7%。1镇4村入选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253名“产业村长”联农带富超万户。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三大革命”攻坚突破,“六乱”整治全域覆盖,全市村庄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0%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深入落实田长制,持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600亩、垦造水田2348亩,粮食产量连攀高峰,兴宁超级双季香稻“青香优19香”年均亩产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社会力量齐参与。纵向横向帮扶、驻镇帮镇扶村、“百校联百县”等行动成果丰硕,省药监局合作共建靶向发力,央企助力总投资9.17亿元的33个“百千万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天河区5150万元对口协作资金精准注入,17家建筑企业投入3000余万元助力镇村发展。广东财经大学、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兴宁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获评首批省优秀案例。
径南镇新洲村
亲水公园
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点:风雨廊桥
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点
六、矿产资源
兴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广东省重点矿产资源县之一,有煤、钒钛磁铁、石膏、石灰岩、稀土、萤石、陶瓷土、高岭土、粘土、花岗岩、地下热水等资源,已探明的有39种矿产、42处矿区。
温泉泡泡池
七、工业经济
辰浩医疗
海思智能
广东红禾朗
广东明珠养生山城(在建)
立讯精密
南丰电气
兴宁·天河创新产业园
兴宁工业商贸基础良好,是粤闽赣边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称和“无兴不成市”之说。全市有集贸市场11个,较具规模物流快递企业14家,东岳宫市场是“全国百强集贸市场”,毅德商贸物流城、欧尚购物中心等知名企业带动现代商贸发展。兴宁工业基础较好,工艺、纺织、机电等传统产业久负盛名,有主板上市公司1家(广东明珠),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鸿源机电),在广州、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家;有规上工业企业66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药品、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9大工业主导产业。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广东省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行活动”,与省药监局合作共建的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揭牌成立,蓝韵医疗落地建设,辰浩医疗等10家企业先行试产,2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意向进驻。2023年培育“小升规”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兴宁市“电商物流+农村客货同载+商超联运”项目入选全国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2024年引进招商项目计划投资总额86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63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兴商回归”系列活动,聘请招商顾问、大使,在各商协会设立“招商联络处”,谋划建设兴商大厦,力促各商会3家以上乡贤企业回乡投资。突出招大引强,引进超10亿元工业项目1个以上。加强招商项目全周期服务,提高项目落户转化率,加快签约项目投资放量,完成招商项目实际投资18亿元以上。坚持“外引内培”并重,全力支持现有企业破解难题、增资扩产、做大做强。2024年兴宁入选首批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净增限上商贸企业28家,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展厅、为梅州唯一。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补贴金额超1000万元,撬动消费超9000万元。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67亿元、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排名梅州第1。诸事成农牧获商务部授予供港活猪出口经营权,粤和兴柑橘代表梅州首次出口新加坡,保仪生态打造梅州首单“债转股”利用外资案例。组织一批企业参展广交会、进博会,达成意向订单超亿元。兴宁鸽“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全面启动,省“百县千碗”暨兴宁鸽美食大赛火爆出圈。广州塔点亮兴宁鸽品牌,在天河区举办“食在广东·鸽出兴宁”专场推介会、签约金额超4亿元,兴宁鸽加速畅销湾区、走向全国。3个“反向飞地”落地天河,苏区发展动能更劲。实体经济实现新突破。制造业强市战略全面发力,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百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百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排名梅州第2。企业矩阵持续扩容,净增“四上”企业36家,新增“小升规”企业1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平台建设跃上新台阶。梅州兴宁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争取省主平台8100多万元资金支持、为梅州第1。新建标准厂房14.2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38万平方米。新进园项目12个,新动工项目9个,新投产项目6个。招商引资干出新业绩。创新实施“兴商回归”行动,全年引进项目40个,其中工业项目29个、超10亿元项目2个,计划投资总额超93亿元、排名梅州第1。5个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写下“兴宁速度”新注脚。
一、兴宁简介
兴宁新城
兴宁文化广场
兴宁古称“齐昌”,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1994年撤县设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西部,总面积2075.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115.66万人,现辖17个镇、3个街道,458个行政村、46个社区,是梅州市副中心城市。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之美誉,是原中央苏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杯花舞)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省文化先进县(市)、省教育强县(市)、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省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示点县、省城镇建设试点县、省水利建设示范县、省双拥模范县、省林业生态县。2024年兴宁成功入选广东省拟推荐国家卫生县(市)名单。
客家围龙屋刁坊镇棣华围(刁萃丰)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杯花舞
二、区位交通
兴宁是粤闽赣边区域性陆路交通枢纽,南接珠三角,东连潮汕揭、海西区,至梅县机场50公里、揭阳潮汕国际机场120公里、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300公里,离汕头港160公里,融入了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境内有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兴畲高速、济广高速、兴汕高速,国道205线和省道225、226线贯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94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39.8公里,均居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城乡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4年梅龙高铁正式通车,互通京九、广河高铁,兴宁苏区阔步迈进高铁新时代,90分钟直抵湾区核心,完成省道S225线黄陂高速出口至平远段改造工程。
兴华高速
三、人杰地灵
罗屏汉故居
古大存故居(汤权/摄)
兴宁市齐昌中学
兴宁市齐昌小学
兴宁市齐昌幼儿园
市档案馆建成投入使用
兴宁素来崇文重教,“百员将军出齐昌,千名教授同故乡;万千工贾遨商海,巨子遍布五洲洋。”“一桌两院士、一家三清华、一腹四知县、一屋五将军、一县六国脚”被传为佳话。古有忠贞报国的探花、翰林院大学士罗孟郊,佛教临济宗传人何南凤,方志学家张天赋,爱民御史王天与,《罗家通书》创始人罗庆辉,诗人、考据学家胡曦,数学家饶宝书;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革命家黄文杰,客家研究开拓者、“梅州客家八贤”之一罗香林,地震学家李善邦,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张如心。现有红色资源革命遗址72处、名人故居84处,有邓逸凡、柳河生等114名将军,周恩来等人曾在兴宁留下足迹,罗屏汉、刘光夏等革命烈士事迹广为流传。有被称为“民间宫殿”的围龙屋2543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兴宁竹板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项。涌现出兴宁籍院士6人、大学校长67人、专家教授3000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多人。近几年每年输送大学生6000多人,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有71名学子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旅外华人华侨、台港澳同胞30多万人,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市档案馆建成投入使用。罗屏汉、邓逸凡等名人故居如期完成修缮保护及陈列布展。
四、风景名胜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度假区
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
合水旅游风景区
渡田河生态旅游区
玖崇湖温泉文旅度假区
兴宁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明正德十年,祝枝山授任兴宁知县,留下《神光山》《游和山麻石岩》等歌咏诗文,北宋抗金大臣李纲、南宋文天祥、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皆在兴宁留下传说。全市旅游景区景点30多处,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为国家4A级景区,月形山乡村旅游区、粤东云山谷生态旅游区、珍珠红诚意酒城旅游区为国家3A级景区,合水水库风景区被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景区标志性建筑“花灯楼”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灯笼型建筑”,渡田河生态旅游区、黄蜂窝茶山、兴宁学宫、两海会馆等各具特色,“兴宁古驿道客家人文自然风光线路”被评选为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径南东升村等5个村入选省首批“国家森林乡村”;于2022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总投资6亿元的大坪镇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2024年总投资23.8亿元的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开工建设,13个配套工程协同推进。
兴宁学宫
两海会馆(潮州会馆)
五、生态经济
石马柚园一角
兴宁特色农产品 茶油
兴宁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1.1℃,年平均降雨量1517.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10小时,自然环境优越,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03.2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103.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99.2408万立方米,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纵深推进,森林覆盖率达67.14%,林地绿化率达99.06%。现有25个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梅州市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超级稻示范推广县(市),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发展区,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2016年袁隆平院士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在我市创世界纪录。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形成丝苗米、单丛茶、茶油、柚果、肉鸽等农业优势产业。2024年“百千万工程”全面突破,首批典型2镇6村示范带动,第二批典型3镇32村加快培育,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黄槐镇逐步从“煤炭小镇”向军旅特色典型镇蝶变。叶塘镇、汤湖村分别获评省文旅特色镇、村,大坪、径南入选“百千万工程”专业镇。2个省际交界处展露新颜,6条示范路织就风景线。城乡发展更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发力,63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完成省道S225线黄陂高速出口至平远段改造工程。创新实施村集体经济“县镇村三级会商”机制,无经营性收入村(社区)全面清零,百万级经济强村数量翻番。“寻味齐昌”冬季美食之旅入选省级精品线路,风衣谷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径南星耀村获评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乡村振兴绘丰景。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23亿元,增长4.7%。1镇4村入选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253名“产业村长”联农带富超万户。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三大革命”攻坚突破,“六乱”整治全域覆盖,全市村庄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0%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深入落实田长制,持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600亩、垦造水田2348亩,粮食产量连攀高峰,兴宁超级双季香稻“青香优19香”年均亩产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社会力量齐参与。纵向横向帮扶、驻镇帮镇扶村、“百校联百县”等行动成果丰硕,省药监局合作共建靶向发力,央企助力总投资9.17亿元的33个“百千万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天河区5150万元对口协作资金精准注入,17家建筑企业投入3000余万元助力镇村发展。广东财经大学、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兴宁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获评首批省优秀案例。
径南镇新洲村
亲水公园
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点:风雨廊桥
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点
六、矿产资源
兴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广东省重点矿产资源县之一,有煤、钒钛磁铁、石膏、石灰岩、稀土、萤石、陶瓷土、高岭土、粘土、花岗岩、地下热水等资源,已探明的有39种矿产、42处矿区。
温泉泡泡池
七、工业经济
辰浩医疗
海思智能
广东红禾朗
广东明珠养生山城(在建)
立讯精密
南丰电气
兴宁·天河创新产业园
兴宁工业商贸基础良好,是粤闽赣边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称和“无兴不成市”之说。全市有集贸市场11个,较具规模物流快递企业14家,东岳宫市场是“全国百强集贸市场”,毅德商贸物流城、欧尚购物中心等知名企业带动现代商贸发展。兴宁工业基础较好,工艺、纺织、机电等传统产业久负盛名,有主板上市公司1家(广东明珠),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鸿源机电),在广州、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家;有规上工业企业66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药品、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9大工业主导产业。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广东省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行活动”,与省药监局合作共建的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揭牌成立,蓝韵医疗落地建设,辰浩医疗等10家企业先行试产,2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意向进驻。2023年培育“小升规”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兴宁市“电商物流+农村客货同载+商超联运”项目入选全国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2024年引进招商项目计划投资总额86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63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兴商回归”系列活动,聘请招商顾问、大使,在各商协会设立“招商联络处”,谋划建设兴商大厦,力促各商会3家以上乡贤企业回乡投资。突出招大引强,引进超10亿元工业项目1个以上。加强招商项目全周期服务,提高项目落户转化率,加快签约项目投资放量,完成招商项目实际投资18亿元以上。坚持“外引内培”并重,全力支持现有企业破解难题、增资扩产、做大做强。2024年兴宁入选首批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净增限上商贸企业28家,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展厅、为梅州唯一。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补贴金额超1000万元,撬动消费超9000万元。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67亿元、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排名梅州第1。诸事成农牧获商务部授予供港活猪出口经营权,粤和兴柑橘代表梅州首次出口新加坡,保仪生态打造梅州首单“债转股”利用外资案例。组织一批企业参展广交会、进博会,达成意向订单超亿元。兴宁鸽“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全面启动,省“百县千碗”暨兴宁鸽美食大赛火爆出圈。广州塔点亮兴宁鸽品牌,在天河区举办“食在广东·鸽出兴宁”专场推介会、签约金额超4亿元,兴宁鸽加速畅销湾区、走向全国。3个“反向飞地”落地天河,苏区发展动能更劲。实体经济实现新突破。制造业强市战略全面发力,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百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百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排名梅州第2。企业矩阵持续扩容,净增“四上”企业36家,新增“小升规”企业1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平台建设跃上新台阶。梅州兴宁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争取省主平台8100多万元资金支持、为梅州第1。新建标准厂房14.2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38万平方米。新进园项目12个,新动工项目9个,新投产项目6个。招商引资干出新业绩。创新实施“兴商回归”行动,全年引进项目40个,其中工业项目29个、超10亿元项目2个,计划投资总额超93亿元、排名梅州第1。5个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写下“兴宁速度”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