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 明清以来,兴宁人的房屋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即围龙屋、棋盘屋和四角楼,规模宏大,往往数十户以至百户人家聚族而居。弥后,规模较小的二栋两横式较为普遍。改革开放以来,建新屋者日多。农村多沿袭二栋两横的形式,建一家一户的平房;附城及圩镇一带多建成二至四层的新式楼房;新建城市居民集体住宅,多为五层高楼,内分若干单元套房 (二房一厅或三房一厅);个体户私宅多与商业经营相结合,即底层为商店,上层作货栈或住人。 清末民初,男人多穿便服,上衣开胸,七纽四袋 (或五纽二袋)。出门作客穿中式长袍 (俗称长衫,又叫洒衣),外套马褂。裤为阔裤头、宽脚,男女无分,用带子束缚 (民国以后始有皮带)。女上衣为大襟 (右侧开纽)。颜色多男灰女黑;男装布料盛行大成灰,女装多用晒乌或纽青。清末民初新学兴起后,男学生始穿学生装,后改中山装 (公务员亦穿此装);女学生穿裙装,新派妇女多穿旗袍。民国时期衣料已渐用洋布、铁机织布。民国开始,男人剪掉辫子后,仍盛行戴瓜皮帽,后始有毡帽、通帽,解放后,一度盛行戴鸭舌帽。兴宁妇女素称天足 (不缠足),鞋用手工自制,布底。民国以后始有胶鞋、皮鞋。解放后各色胶鞋、皮鞋、塑料鞋大量出现。清末民初,男人盛行戴玉手轭 (镯),妇女则戴银制龙头手轭,头上梳髻,饰以簪、钗、搔头、耳环等。解放后人们崇尚朴实,饰物一度绝迹;惟近年人民生活改善,戴戒指、耳环、项链成为时尚。 兴宁人以大米为主粮,兼食杂粮。贫苦人家多以番薯、糠菜作主粮。解放后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一般人家每日两饭一粥是常规。干饭的做法有三种:即蒸饭、捞饭和焖饭 (尽水饭);农村以捞饭为多,城市多蒸饭或煮尽水饭。解放前也有用饭袋做饭的。农民自己种蔬菜,用大青菜腌制的咸菜和用酒糟加盐制的糟麻是常备的家菜。鸡蛋、豆腐是较好的副食,节日或有客人来,可吃到酿豆腐、红焖肉、鱼丸、肉丸、腐卷、鸡鸭等,兼饮兴宁老酒 (糯米酒)。俗语云:吃就酿豆腐、着就家机布 (家机布现已绝迹)。是客家淳朴生活的写照。兴宁人嗜饮绿茶,饭后饮茶亦为一生活习俗。 兴宁的老式卧床叫八脚床,有栏板、床架和顶板,饰以木雕,油漆贴金,非常牢实,可供几代人用。一般居室除床外还有柜头、裙桌、高橱等。有钱人家吃饭用八仙桌,配四张长凳。近年来家具更新换代,床已改为黄木床 (四脚、有床架、用罩帐)或两头高低床。室内家具有藤椅、沙发、衣橱、高低柜、组合柜、餐柜等。炊具一般用生铁制成,有大锅、细锅、埔炉等。灶有大灶、细灶。一般人家用禾秆、山草和木柴做燃料,近年多改烧煤炭。城市不少居民已使用液化煤气炉。近年来,炊具也大更新,有铝锅、铝煲、高压锅、电饭煲、不锈钢菜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