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梅州市委常委、兴宁市委书记余其豹率队到大坪镇调研基层党建、新农村建设和古驿道活化利用、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等工作,并进村入户抽查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情况。
在大坪镇潭坑村,余其豹一行与基层党员干部、种粮大户深入交流,认真检查“三会一课”等相关台账资料,详细了解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余其豹强调,全市上下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部署新要求,牢记党建“天职”,努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要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加强村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要结合基层实际,建设好“新时代讲习所”,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鼓励壮大农村新农人队伍,将新农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起来,科学精准施策,不断激发内生脱贫动力。
调研途中,余其豹还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深入潭坑村分散贫困户陈国强、黄裕香家中检查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情况。陈国强人穷志不穷,通过发展种养增加收入。黄裕香家中因残致贫,丈夫去年去世。余其豹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积极生活,并叮嘱镇村干部要多关心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随后,余其豹还来到金坑村、白云村调研,实地考察了十二肩岭古道茶亭遗址,听取大坪镇古驿道活化利用规划设计和罗屏汉故居修缮保护情况介绍。
“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是位于大坪镇潭坑铺与罗冈铺之间的翻山小道,是兴宁客家人挑盐、担货上江西及返程的必经之路,曾经在支援中央苏区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罗屏汉、张瑾瑜在中央苏区史、红军长征史以及南方游击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革命战争作出过重要贡献。他们在革命斗争时的历史线路,被列为今年省政府保护和修复利用的11条重点线路之一。
余其豹指出,各级各部门要科学编制规划,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完善沿线相关基础配套设施;要充分挖掘古驿道遗存背后的文化内涵,加强相关信息资料的整理收集,讲好古驿道故事;要加强古驿道与罗屏汉故居等沿线景观的连接,系统做好红色资源活化利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擦亮红色招牌。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赖伟强,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邓强,大坪镇、扶贫局负责人等参加调研。(图/ 刘海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