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宁公路局在梅州市局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市局提出的“到2010年全市养护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山区市前列”的奋斗目标,结合辖养路段路况实际,以“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重点、紧扣三个环节”措施为抓手,扎实推进双创工作。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市局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以营造人与路、路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畅、洁、绿、美公路环境为目标的“双创”中心工作。随着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公路通行条件大幅改善,人们对公路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公路养护工作的着力点,从过去单纯的保证畅通,向绿化、美化多元化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公路人应适时趋势,转变观念,把营造公路良好环境,进一步满足社会文明和人民群众要求作为已任。推进双创工作,落实双创任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行动。 突出两大重点:针对辖养路段路况实际,在推进双创工作过程中,认真总结去年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突出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两大重点。 工程治理:即对原路况存在的缺陷和先天不足进行补充完善,为绿化、美化打牢基础。着重抓好水沟完善,田路分隔、路肩培土、边坡整治、路面灌缝等基础性完善工程。至目前,对国道205、206、省道225、226、120等五条线路部分地段分别进行各种项目改善治理,里程总长109.17公里,完成砌石水沟及路沿石共1.1万米;防护工程5470平方米;路肩培土4380平方米、路面灌缝43100米,完成投资约195万元,形象进度约65%。通过改善治理后,一是路形得到改善,特别是砌筑田路分隔墙后的路段。路沿田路分界醒目,线形顺直,既明朗了田和路的界限,又减少群众占用纠纷,整体路容大幅提高;二是为绿化、美化打下较好的基础,为进一步营造公路景观提供可塑条件;三是提高了公路防灾、抗灾能力。 生物治理:即对路沿露黄地段选择易生快长、覆盖能力强、能抗击思茅、雷公草等其它杂草生长的草种,进行植被改良,促进路肩绿化低耗长效机制的形成。经几年来实践,我局发现路肩植草碰到最大的难题是解决思茅、雷公草等杂草根除问题。这些杂草根系发达,长势快速,形款粗放,整理无型,拔而又生,除之难尽,既影响路容,又对专门种植的各种草类造成伤害,是公路绿化、美化的大害之一。为此,该局经过各方征询、小块试验、多方求证后,找到一种能够克制这些杂草生长,覆盖能力较强,粗生易长的草种“棚杞菊”,进行全面推广种植,以生物治理方式,解决这一长期困扰路肩绿化的难题。至目前,在所规划双创地段累计种植各类树苗8907条,黄心梅、大红花等灌乔木8000多株,植“棚杞菊”28万平方米。经生物治理后,各类树苗、灌木成活率有所提高,所植路肩草生长正常,覆盖其它杂草生长的能力已有显效,整体绿化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紧扣三个环节:在双创过程中,紧扣规划、质量、效果三大环节,以规划布局为前提,以质量标准为基础,达到畅、洁、绿、美的景观效果。一是紧扣创优整体规划布局环节。按照辖养公路各地段路况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基础条件好的采取巩固、完善、提高步骤,重点解决线形、路肩填坑补缺,补植绿化漏洞,改良边坡植被等办法进行完善。同时,着力抓好日常养护管理,从而达到巩固、完善到完善、巩固、提高以至达标的目的。对基础薄弱、先天缺陷较多地段则采取改善、整型、修饰办法,为进一步绿化、美化创造条件,重点解决田路分隔、填补路肩,理顺边坡,整理线形、补种路树等突出问题,从而先行改变路容、路貌,提高视观感觉,继而进行绿化、美化以至达标。这一整体布局安排既加快“双创”工作步伐、适应一路一景、一段一景要求,又能使有限资金产生较为理想的效益。二是紧扣质量环节,质量是体现景观效果的基础,要有好的景观效果,必须从创建过程中抓出好的质量为保证。因此,我们在“创建”中注重每一类项目的质量,制定了各类型项目质量要求,验收标准,组织专业、专门队伍,巡回指导,勤查勤督,严格管理、加强监督。从目前情况看,砌筑的路沿石,田路分隔墙,水沟、边坡等质量符合要求,基本达到实用、美观目的;种植的树木、灌木、花、草品种适合,生态良好。三是紧扣景观效果环节。规划布局和创建质量最终要从景观效果来体现。在此环节中,我局以布局和质量为基础,着力抓好重点地段修饰工作,以人工修饰增添公路景观。在国道205线黄蜂窝宽阔上边坡地段喷洒草种进行绿化点缀;在南蛇岗醒目地带设立大幅斜坡宣传栏。为解决重点边坡绿化施工难题,该局技术人员参照有关资料,自行研制一台能喷洒草种、混凝土浆等的喷播机,投入双创工程。为使公路景观更为明显,该局坚持不懈,抓治污促保洁,继续使用去年路政整治“一堵二查三处罚”的做法,保证每天有两组路政巡查人员上路,围追堵截超载车辆,监督检查公路倒余泥、垃圾事件,尽最大限度减少公路污染源,巩固双创工作效果。 (钟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