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市司法局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部署,结合我市实际,以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方式,以接 地气 、吸 人气 、有 生气 、显 朝气 、添 灵气 、展 秀气 的 六气 普法方式,全力推进法治建设。 接 地气 ,田间地头送法律。市司法局结合我市南部新城征地拆迁工作,选派公证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组建一支法治宣传小分队,深入到各家各户,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接触,解答群众的咨询,向群众派发宣传资料,宣传有关法规政策,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如征地拆迁的政策、协议内容、安置方案等进行耐心详细地讲解,为群众解惑释疑,推动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一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5次,解答法律咨询1万多人次,开展法治讲座16次,参与调解纠纷53件,这种接 地气 的法治宣传方式,受到当地群众的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吸 人气 ,法治大餐到家门。10月16日晚上, 平安家园 法治梅州 主题法制文艺巡回演出在明珠文化广场举行,整场晚会形式多样、内容精彩,寓教于乐,为观众送上了一份法治文化盛宴,当晚吸引了7000多名观众观看,这种吸 人气 的普法形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 法治文化就在身边 ,增强了群众对法治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有 生气 ,法治宣传进校园。9月份,市司法局借助外力,由专业的 梅州市普法宣讲团 ,深入到我市2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作了《学法、知法、守法,争做遵纪守法好学生》、《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预防》、《远离毒品、健康成长》等与青少年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禁毒教育相关的10多个专题宣讲,采取以案说法、咨询问答等形式,增强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受教育人数达6000多人,其中教师234人次,学生5650人次,还有部分家长。有效地增强了青少年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显 朝气 ,普法考试有创新。从今年开始,我市采取无纸化普法系统组织年度常态化考试,2014年,我市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部分国有企业等共计217个单位3万多名领导干部职工参加,全部考试合格。这标志着我市的普法考试工作正式迈进一个网络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的崭新时代,传统的普法考试方式将成为历史,有力推进法治建设。 添 灵气 ,法治元素入公园。今年10月,由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印发了《兴宁市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在人民公园,体育公园,文化长廊,各镇、村文化广场等地方,增添法治文化景观,融入法治文化元素,把注有相关法治文化用语的宣传栏、宣传板挂放在广场或公园的显眼地方,让法治文化思想理念与优美的环境绿化、设施等相融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公园新的文化生命力,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法律知识,树立法治理念,目前,累计制作户外宣传栏6个,微型宣传板20多个,室内玻璃宣传画20多幅,木质格言、警句30多条,已建成镇级法治文化广场20个,村级法治文化广场30多个,正在重新装修的人民公园将于明年初投入使用。 展 秀气 ,法治建设看凉伞。市司法局抓住广州市司法局挂钩帮扶凉伞村的大好机遇,借力发展,在凉伞村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工作,依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 四民主两公开 ,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开辟法律图书角,设置法制宣传栏;建立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变 为民做事 为 由民作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以制治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近三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和寻衅滋事事件。2012年11月,成功创建了我市第一个、也是六五普法以来梅州市唯一的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成为我市普法工作的一盏璀璨的明珠,法治宣传工作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展现了民主法治建设的 秀气 。近年来,在凉伞村的示范带动下,兴宁市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带动坭陂东山村、径南东升村、福兴锦华村等成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转载请注明 转自兴宁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