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兴宁鸽产业已形成肉鸽养殖、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作为常年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的食品加工专家、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广东兴宁肉鸽科技小院首席科学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曾晓房深知强政策、树品牌和重技术这三方面缺一不可。今天我们继续专访曾院长,就如何“助力兴宁肉鸽产业发展”谈谈他的想法。 曾晓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食品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广东兴宁肉鸽科技小院首席科学家,长期围绕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以及广式传统食品品质开展相关科学研究。2016年,他依托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广东兴宁肉鸽科技小院,以“科协统筹、院校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常驻、多方支持”方式,整合资源优势,聚焦兴宁市肉鸽产业,解决产业链中的实际问题。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支撑。在兴宁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广东兴宁肉鸽科技小院通过充分发挥专家导师作用、研究生常驻、聚焦兴宁鸽产业等做法,以“一校一企一产业”模式发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肉鸽全产业链的学科优势,长期扎根兴宁肉鸽生产一线,把实验室建在工厂车间,持续创新肉鸽科技、积极推动肉鸽产业的发展战略,共同推进“百千万工程”工程高质量发展。 现如今,广东兴宁肉鸽科技小院科技成果转化案例由自加热鸽汤、鸽血豆腐、盐焗乳鸽、肉鸽休闲零食、鸽子蛋、香辣鸽等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未来,我市将以“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借鉴“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的省际农业合作机制,坚持生产、市场两手抓,推动兴宁鸽实现苏区生产、湾区销售、畅销全国,力争3年内新增培育1-2家国家级肉鸽产业龙头企业,5年内成功创建国家级肉鸽产业园,实现全市存栏种鸽500万对、年出栏肉鸽1亿羽、全产业链产值50亿元,努力将兴宁打造成为大湾区优质肉鸽产品供应地、国内一流肉鸽产业发展高地,持续擦亮“兴宁鸽”特色产业品牌,推动我市“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