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兴宁市人民政府
www.xingning.gov.cn
网址支持IPV6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繁体版 RSS订阅
首页 > 今日兴宁 > 社会万象

“新农人”罗伟超:让机械“种”出乡村振兴新希望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兴宁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字体:  ]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大潮中,不少年轻人都被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所吸引,纷纷选择返乡创业,“90后”罗伟超也是其中之一。三年来,他通过整合机械化资源,在叶塘镇成功盘活了2200亩沉睡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新农人”,听听他的创业故事。

  4月的麻岭村处处洋溢着初夏温暖的气息,皮肤黝黑的罗伟超擦着汗从插秧机上跳下,身后的土地已经披上了翠绿新装。而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野草长得比人还高。

  怀揣着让土地重获新生的决心,原本在深圳从事工程机械行业的罗伟超果断返乡,在2022年初就与麻岭村村委签订了农田承包合同。当时,村干部还担心这个年轻人吃不了耕田的苦,没想到罗伟超当天下午就去购置了犁田机和插秧机,让镇村干部都看到了他返乡创业的坚定信心。

  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很骨感。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和劳动力外流等问题,让罗伟超很快就意识到了传统耕作模式带来的管理局限性。

  2024年9月,罗伟超承包的土地已达2200亩,于是便与叶塘镇的四间公司共同成立了绿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机械资源整合,实现了代育秧、插秧、翻耕、收割、飞防等全流程服务,连小农户也能享受到全程机械化种植的便利。

  从单打独斗到联盟化服务,罗伟超用自己熟悉的现代化机械破解了“谁来种地”难题。为了确保秧苗健康,他还率先采用了旱地育秧法,让每亩农田的收益达到了300-500 元。预计今年育秧基地扩建后,年育秧苗可达一万亩左右,让农业种植也变得更有奔头了。

首页 > 今日兴宁 > 社会万象
“新农人”罗伟超:让机械“种”出乡村振兴新希望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兴宁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大潮中,不少年轻人都被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所吸引,纷纷选择返乡创业,“90后”罗伟超也是其中之一。三年来,他通过整合机械化资源,在叶塘镇成功盘活了2200亩沉睡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新农人”,听听他的创业故事。

  4月的麻岭村处处洋溢着初夏温暖的气息,皮肤黝黑的罗伟超擦着汗从插秧机上跳下,身后的土地已经披上了翠绿新装。而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野草长得比人还高。

  怀揣着让土地重获新生的决心,原本在深圳从事工程机械行业的罗伟超果断返乡,在2022年初就与麻岭村村委签订了农田承包合同。当时,村干部还担心这个年轻人吃不了耕田的苦,没想到罗伟超当天下午就去购置了犁田机和插秧机,让镇村干部都看到了他返乡创业的坚定信心。

  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很骨感。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和劳动力外流等问题,让罗伟超很快就意识到了传统耕作模式带来的管理局限性。

  2024年9月,罗伟超承包的土地已达2200亩,于是便与叶塘镇的四间公司共同成立了绿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机械资源整合,实现了代育秧、插秧、翻耕、收割、飞防等全流程服务,连小农户也能享受到全程机械化种植的便利。

  从单打独斗到联盟化服务,罗伟超用自己熟悉的现代化机械破解了“谁来种地”难题。为了确保秧苗健康,他还率先采用了旱地育秧法,让每亩农田的收益达到了300-500 元。预计今年育秧基地扩建后,年育秧苗可达一万亩左右,让农业种植也变得更有奔头了。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