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市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分类组织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并在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防疫物资储备等方面为企业创造条件。截至3月1日,全市已复工生产企业303 家,复工人数达16903人。


记者在梅州市泰联钢化玻璃工程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块块钢化玻璃从生产线上拉出来运往仓库。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做好一系列的防疫工作后,2月25日恢复生产。

梅州市泰联钢化玻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勇军说:“我们在复工以前,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活动轨迹摸排工作,都没问题,我们就通知他们准确的时间上班。上班的时候我们就在大门口,给他们发放口罩,测量体温,以及消毒。我们车间以及公共地方是一天消毒一次,卫生间就一天两次,都是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来做的。”

复工不久的创强混凝土有限公司,在做好防疫工作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本地人员复工,让公司逐渐进入正常的生产状态。

创强混凝土有限公司站长 曾思东说:“现在来复工的都是兴宁人,外地的工人还没有叫他们返工。一天消毒两次,早上上班的时候消毒一次,中午休息的时候再消一次毒。叮嘱大家要勤洗手,每个人都要戴口罩。”
复工期间,口罩、体温枪、消毒液等物资成为困扰企业最大的问题。为此,市科工商务局主动作为,在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复产以及防疫的情况下,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为他们送上物资。 市科工商务局副局长 丘炜说:“我们就广开门路,去全省各应急商,供应商,联系他们购买(物资),以及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使企业尽早走向正轨。”

梅州市泰联钢化玻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勇军说:“我们现在用的口罩,大部分都是科工商务局发放的,还有酒精、体温枪,都是政府提供给我们的。”

创强混凝土有限公司站长 曾思东说:“政府对我们企业帮助非常的大,帮我们解决了几千个口罩问题,消毒水给了十几二十桶,解决了我们企业购买难的问题,我们也想去买,但是买不了,政府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此外,市科工商务局还深入到全市各中小企业调查摸底,根据企业规模和需求量进行物资调配,确保全市所有企业能够正常复工复产。

市科工商务局副局长 丘炜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医疗物资的采购,为企业服务;第二就是督促指导(企业)要开足马力(生产),为今年的GDP发展、为兴宁的经济发展,做好早期的谋划工作和开工准备。也希望各个企业要利用这个契机,抓好疫情(防控)也要抓好复产,两不误,两手都要抓。 ”
截至3月1日,兴宁市共为243家企业提供2.1吨酒精、11.5万个医用口罩、42吨消毒液,联系企业购买医用口罩10.2万个、红外线测温仪881支,帮助企业紧急调运粮食1350吨、食用油62吨;全市已复工生产企业303 家,复工人数达16903人,全力推进我市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