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首页 > 今日兴宁 > 图片新闻

兴宁:普法宣传零距离 法治观念入人心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掌上梅州 发布时间:2022-12-04
[字体:  ]

  法治文化公园寓教于乐、普法微视频通俗易懂、“法律明白人”引领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校园普法活动培育“小小普法员”……近年来,兴宁市坚持普法依法治理与法治建设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推进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拓宽普法工作新思路,不断丰富普法内容、创新普法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普法宣传,促进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

  

接地气  普法宣传形式活

  “对于生活在乡村的我们来说,感觉学习法律知识离我们很遥远,这样的宣传活动让我们有直接了解法律的机会,特别有意义。”在今年的一场法治宣传进农村活动中,普法宣传员来到黄陂镇文化广场,采取悬挂宣传标语、设立法律咨询台、摆放普法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置互动游戏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受到群众的好评。

  图片

普法宣传员走村入户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我们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法治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进单位、乡村、社区、企业等活动,积极传播法律知识。”兴宁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局组织法律工作者、民法典宣讲团、社会组织,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场次,编制、印刷民法典书籍3万余份、各类民法典资料3.1万余份,有效推进民法典宣传教育的精准性、普惠性。

  图片

兴宁市大力开展法律知识进单位、乡村、社区、企业等活动。


  “依法治国,依宪执政”,在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莲花池边,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写着这八个大字,巨石下方则是一本敞开的国家宪法宣誓誓词石板书。这个占地约200亩的神光山法治主题宣传公园,是许多市民休闲散步的必经之地。

  图片

神光山法治广场使群众在游乐中潜移默化增强法律意识。


  在公园内行走可以发现,它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法治文化、法律法规知识融入宣传栏、电子屏、石鼓、景观石等园林艺术作品中。记者了解到,这是梅州市范围内首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也是梅州市首批入选“广东省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的公园。园区内设有主题标识、普法广场、普法“微互动”、LED法治宣传滚动显示屏、普法长廊、法治图书角、普法景观等7个板块,使群众在游乐中潜移默化增强法律意识。

  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兴宁接下来还将依托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全市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在各村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宣传专栏、法律图书室等实体阵地。建设过程中将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鼓励创作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开展富有德法内涵、具有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

  图片

法制宣传进农村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拓平台  探索线上新方式

  “请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切莫贪图小利,沦为电信诈骗的帮凶……”在一则《电信诈骗的“帮凶”》短视频中,演员们通过剧情演绎,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把常见的诈骗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市民们在轻松愉快中收获法律知识。

  这是由兴宁市普法办、兴宁市司法局开设的“亻厓来说法”普法微视频专栏,其邀请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通过“以案释法”将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群众面前。自2022年5月上线以来,该栏目共制作发布了5期作品,点击观看量约50万人次,所发布的主题包括合理维权、土地纠纷、校园欺凌、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图片

兴宁市开展法律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们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


  兴宁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局积极顺应信息网络发展步伐,不断拓宽普法宣传载体和渠道,着力打造普法新媒体矩阵。同时通过“亻厓来说法”微视频、漫画、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即时推送图文法律新闻资讯和普法微视频,着力宣传贴近百姓生活的法律知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解读,使普法宣传形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便于为人民群众解疑解惑,提升社会公众对法治的认同感、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除此之外,兴宁市还完善了“智慧司法云”建设,在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兴宁市在径南镇陂蓬村开展“智慧司法”试点工作后,该村便搭建了全国首个“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公共平台”。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采用智能法律服务与人工法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群众与律师等法律服务从业者可听可视的网络对接,满足人民群众全区域全天候的法律服务咨询需求,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零距离。

  

进校园  护航青春助成长

  在一个“模拟法庭”里,学生们分别扮演原告、被告、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等角色,参加法庭调查和当庭辩论,完成了一起案件的模拟开庭审理,这样的一幕日前发生在了兴宁市华侨中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记者了解到,这是梅州市第一间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同时也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总投资约150多万元,共建设有展览厅、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VR体验室、阅览室、法律咨询室等六个功能区。基地主要采取面授、音像、多媒体、模拟操作等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听、说、读、练的亲身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图片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宣传栏向青少年传播法治理念、传授法律知识。


  “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各功能区的配套设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确保设施齐全、场所安全、环境整洁。同时以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重点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基地挂牌成立以来,已接待本校和共建学校师生共2500多人次,做到教育内容丰富充实,教育形式灵活生动,有知识讲授、问题竞答、展览参观、讨论互动、咨询交流、模拟法庭等教育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据介绍,兴宁市今年以来多次组织举办民法典进校园活动,指派专业律师到各学校为学生讲授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校园生活入手,帮助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利用校园内的法治宣传走廊、阅览室等场所传播法律知识,更直观地向青少年传播法治理念、传授法律知识,增加法律知识储备量,培养法治理念、法治思维。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