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东北的青山碧水间,兴宁市正以“绿美生态”为笔,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今日,我们走进兴宁市合水镇,探访铁山嶂矿山修复示范点与合水镇乡村绿美公园,感受全民共享的生态普惠实践。 春暖花开时,在合水镇铁山嶂矿区,一级级阶梯式田野正焕发着春的绿意。这片曾因50年露天铁矿开采而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正经历着生态重生的奇迹。 据悉,铁山嶂废弃矿区裸露创面影响范围面积约2.09平方千米,矿区残留废石废渣约900万立方米,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大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彻底消除铁山嶂地质灾害隐患,妥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兴宁市自2021年成功争取中央资金3.6亿元推进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兴宁部分)建设。 当时项目组先后克服矿区路难行、水短缺、电不通等不利因素,通过实施地质安全治理工程、矿区生态重建工程、截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等工程,彻底治理残损山体、清除弃渣排土场,复绿裸露创面,消除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矿区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好转,促进周边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离开铁山嶂,我们走进位于合水镇圩镇的荔枝公园,新栽的乔木与花灌木错落有致,新铺的彩色沥青跑道扎眼醒目,村民们来这里散步,尽享家门口的绿色休闲空间。这样的乡村绿美小公园,合水镇已建成23个,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成果,获得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 据了解,荔枝公园内的荔枝树大部分种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提升圩镇中心居住环境,当地政府通过“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行动,积极整合典型镇建设对园区进行道路改造、文化提升以及美化、绿化、亮化改造提升工程,完善园内基础设施,提升公园品质,成为乡村“微改造”的典范。 合水镇人大副主席 张志伟表示, 近年来,合水镇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提升合水绿美环境。一是抓好组织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动员党员群众4000多人次参加义务植树;二是做好要素保障,今年以来已筹集绿化资金40多万,已种植苗木2万多株;三是聚焦示范带动,在罗陂、溪唇、富和村三个典型村打造“罗陂桑梓林”、溪唇美丽河道等绿美生态示范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铁山嶂的“伤疤愈合”到乡村公园的“诗意栖居”,从矿山治理到惠民公园,绿美生态不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全民共享的普惠实践。兴宁以绿为媒,书写了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的双重答卷。未来,这座宁江之城将继续执“绿”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