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兴宁市人民政府
www.xingning.gov.cn
网址支持IPV6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繁体版 RSS订阅
首页 > 今日兴宁 > 图片新闻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兴宁:产业崛起,城乡焕新,迈向“再造一个新兴宁”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南方+ 发布时间:2025-07-09
[字体:  ]

  黄槐镇从煤炭小镇向军旅特色典型镇蝶变;梅州兴宁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争取省主平台8100多万元资金支持、为梅州第一;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发布的《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显示,兴宁市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前15名单(第14名)……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兴宁市以改革破题、产业筑基、融合聚力,在县域经济提质、城乡协调发展、基层治理创新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兴宁市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通讯员 黄伟金 摄

兴宁市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通讯员 黄伟金 摄


  重要节点,敲响鼓点。今年是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第三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兴宁市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以“再造一个新兴宁”的气魄、以更高站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绘制城乡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


产业筑基 规上企业数和产值实现“双百”目标

  6月6日,兴宁市2025年上半年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活动举行,共有33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计划总投资70.87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88.57亿元、年税收3.76亿元。

  本次活动中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25.4亿元,新竣工投产项目16个、总投资22.99亿元,新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22.48亿元;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工业、医疗器械、现代轻工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凸显“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理念,将进一步推动兴宁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兴宁市以“制造业当家”的理念,发展实体经济。图为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通讯员 黄伟金 摄

兴宁市以“制造业当家”的理念,发展实体经济。图为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通讯员 黄伟金 摄


  产业兴旺是县域强、百姓富的关键所在。站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兴宁市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加快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加力提速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2024年,兴宁市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百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百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排名梅州第2;2025年第一季度,兴宁市GDP实现50.66亿元,比增8.1%,梅州排位第2,实现首季“开门红”;梅州兴宁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争取省主平台8100多万元资金支持,位居梅州第1……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兴宁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与此同时,兴宁“兴商回归”行动成效显著,今年前5月,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26.5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2个,计划投资20.98亿元,超10亿元工业项目1个。

  “兴宁市瞄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兴宁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陈云介绍,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兴宁市创新打造兴宁鸽“12221”营销体系,通过广州塔地标广告等渠道打响品牌,全力建设“中国鸽业之都”。


融合聚力 城乡“颜值”和功能实现双提升

  今年5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通报了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名单,兴宁市黄槐镇党委位列其中。

  走在黄槐镇上,能深刻感受到“百千万工程”为这个曾经的煤炭小镇带来巨大变化:平整的“白改黑”道路蜿蜒于青山之间;彰显“军旅小镇”的特色图文将街道房屋粉饰一新,扮靓城镇;色彩艳丽且多样的字体招牌,装点在以黄色为主色调的房屋外立面上,让人眼前一亮……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让黄槐镇镇域环境焕然一新。受访者供图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让黄槐镇镇域环境焕然一新。受访者供图


  “两年多的时间,变化太大了。我在黄槐居住几十年,这两年变化最大。”站在位于圩镇三岔路口的家门口,曾伯感慨道:“我家也受益了,房屋外立面粉饰一新,感觉自己又有了一个新家。”

  黄槐的蝶变是兴宁城乡融合的缩影。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兴宁市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兴宁市黄槐镇推进军旅特色镇建设。受访者供图

兴宁市黄槐镇推进军旅特色镇建设。受访者供图


  岭南国防教育基地首期工程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13个配套工程已全部动工建设;军旅特色镇加快建设,一期计划2025年底前建成,2026年春节后运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发力,63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梅龙高铁正式通车,总投资5.79亿元的石壁水库与和山岩水库水系连通工程开工建设;首批典型2镇6村示范带动,第二批典型3镇32村加快培育……兴宁市城乡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再上新台阶。

  “城乡实现‘颜值’‘功能’双提升!”陈云说,三年攻坚,兴宁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提升”的跨域。未来,兴宁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支点,锚定奋力“再造一个新兴宁”的总目标,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兴宁力量。

■数读

图片

■相关新闻

兴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动

  今年4月,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2025年度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其中,《梅州市兴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黄槐等六镇单元)》成功获批,为梅州市唯一入选的县级单元,标志着兴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

  此次获批的实施方案涵盖兴宁市黄槐镇、叶塘镇、黄陂镇、龙田镇、合水镇、径南镇6镇,其中包含4个“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方案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盘活土地资源为核心,致力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粤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兴宁模式”。

兴宁市龙田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种植了大片向日葵,于近日开放,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宁市龙田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种植了大片向日葵,于近日开放,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兴宁步伐坚定。

  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兴宁制定配套政策20项,完成17个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11个镇实施方案编制。目前,累计集约流转连片100亩以上耕地12.1万亩,耕地净增加3432亩,总投资6.38亿元的叶塘镇先行先试项目稳步推进。

  同时,兴宁市创新实施兴宁鸽“政企银村”示范应用、合水镇富和村“社村”合作等项目;创新实施村集体经济“县镇村三级会商”机制,“无经营性收入村(社区)”全面清零,百万级经济强村数量翻番;率先出台《激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办法》,223名“产业村长”各显身手。

■记者观察

破与立的辩证法 融入山区县发展血脉

  当黄槐镇的曾伯在粉饰一新的家门前感慨“仿佛有了新家”,当“兴宁鸽”飞上广州塔引爆热搜,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的落地——这一个个鲜活场景,拼凑出山区县实施“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图景。三年攻坚,兴宁以“破”的勇气与“立”的智慧,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破资源依赖,立产业新局。黄槐镇的蝶变最具象征意义,这座曾经的“煤炭小镇”,借力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从“黑色记忆”迈向“绿色军旅”。与之呼应的是“兴宁鸽”产业链的崛起:从田间到餐桌,从地标广告到直播间,传统养殖业借品牌化、数字化“破茧成蝶”,成就29亿元产值。规上工业“双百突破”、医疗器械产业园谋篇布局,更昭示实体经济筑基的坚定路径。

  破城乡之困,立协同之魂。梅龙高铁通车让兴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岭南国防教育基地与四望嶂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的建设同步推进。这些项目打破了“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式,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提升”的跨越。

  破土地困局,立改革范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铺开,12.1万亩耕地实现集约流转。223名“产业村长”深耕乡野,“无经营性收入村(社区)”清零,百万级经济强村数量翻番,印证了“人才活水”润泽“改革良田”的深层逻辑。

  当破与立的辩证法融入“百千万工程”血脉,“再造一个新兴宁”便不仅是经济总量的倍增,更是发展基因的重塑。今日之兴宁,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进一步激发县域发展潜能,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释放改革创新活力,奋力谱写兴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首页 > 今日兴宁 > 图片新闻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兴宁:产业崛起,城乡焕新,迈向“再造一个新兴宁”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南方+
发布时间:2025-07-09

  黄槐镇从煤炭小镇向军旅特色典型镇蝶变;梅州兴宁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争取省主平台8100多万元资金支持、为梅州第一;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发布的《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显示,兴宁市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前15名单(第14名)……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兴宁市以改革破题、产业筑基、融合聚力,在县域经济提质、城乡协调发展、基层治理创新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兴宁市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通讯员 黄伟金 摄

兴宁市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通讯员 黄伟金 摄


  重要节点,敲响鼓点。今年是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第三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兴宁市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以“再造一个新兴宁”的气魄、以更高站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绘制城乡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


产业筑基 规上企业数和产值实现“双百”目标

  6月6日,兴宁市2025年上半年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活动举行,共有33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计划总投资70.87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88.57亿元、年税收3.76亿元。

  本次活动中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25.4亿元,新竣工投产项目16个、总投资22.99亿元,新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22.48亿元;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工业、医疗器械、现代轻工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凸显“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理念,将进一步推动兴宁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兴宁市以“制造业当家”的理念,发展实体经济。图为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通讯员 黄伟金 摄

兴宁市以“制造业当家”的理念,发展实体经济。图为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通讯员 黄伟金 摄


  产业兴旺是县域强、百姓富的关键所在。站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兴宁市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加快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加力提速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2024年,兴宁市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百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百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排名梅州第2;2025年第一季度,兴宁市GDP实现50.66亿元,比增8.1%,梅州排位第2,实现首季“开门红”;梅州兴宁产业园获评省“四星级服务园区”,争取省主平台8100多万元资金支持,位居梅州第1……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兴宁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与此同时,兴宁“兴商回归”行动成效显著,今年前5月,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26.5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2个,计划投资20.98亿元,超10亿元工业项目1个。

  “兴宁市瞄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兴宁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陈云介绍,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兴宁市创新打造兴宁鸽“12221”营销体系,通过广州塔地标广告等渠道打响品牌,全力建设“中国鸽业之都”。


融合聚力 城乡“颜值”和功能实现双提升

  今年5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通报了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名单,兴宁市黄槐镇党委位列其中。

  走在黄槐镇上,能深刻感受到“百千万工程”为这个曾经的煤炭小镇带来巨大变化:平整的“白改黑”道路蜿蜒于青山之间;彰显“军旅小镇”的特色图文将街道房屋粉饰一新,扮靓城镇;色彩艳丽且多样的字体招牌,装点在以黄色为主色调的房屋外立面上,让人眼前一亮……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让黄槐镇镇域环境焕然一新。受访者供图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让黄槐镇镇域环境焕然一新。受访者供图


  “两年多的时间,变化太大了。我在黄槐居住几十年,这两年变化最大。”站在位于圩镇三岔路口的家门口,曾伯感慨道:“我家也受益了,房屋外立面粉饰一新,感觉自己又有了一个新家。”

  黄槐的蝶变是兴宁城乡融合的缩影。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兴宁市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兴宁市黄槐镇推进军旅特色镇建设。受访者供图

兴宁市黄槐镇推进军旅特色镇建设。受访者供图


  岭南国防教育基地首期工程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13个配套工程已全部动工建设;军旅特色镇加快建设,一期计划2025年底前建成,2026年春节后运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发力,63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梅龙高铁正式通车,总投资5.79亿元的石壁水库与和山岩水库水系连通工程开工建设;首批典型2镇6村示范带动,第二批典型3镇32村加快培育……兴宁市城乡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再上新台阶。

  “城乡实现‘颜值’‘功能’双提升!”陈云说,三年攻坚,兴宁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提升”的跨域。未来,兴宁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支点,锚定奋力“再造一个新兴宁”的总目标,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兴宁力量。

■数读

图片

■相关新闻

兴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动

  今年4月,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2025年度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其中,《梅州市兴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黄槐等六镇单元)》成功获批,为梅州市唯一入选的县级单元,标志着兴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

  此次获批的实施方案涵盖兴宁市黄槐镇、叶塘镇、黄陂镇、龙田镇、合水镇、径南镇6镇,其中包含4个“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方案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盘活土地资源为核心,致力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粤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兴宁模式”。

兴宁市龙田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种植了大片向日葵,于近日开放,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宁市龙田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种植了大片向日葵,于近日开放,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兴宁步伐坚定。

  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兴宁制定配套政策20项,完成17个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11个镇实施方案编制。目前,累计集约流转连片100亩以上耕地12.1万亩,耕地净增加3432亩,总投资6.38亿元的叶塘镇先行先试项目稳步推进。

  同时,兴宁市创新实施兴宁鸽“政企银村”示范应用、合水镇富和村“社村”合作等项目;创新实施村集体经济“县镇村三级会商”机制,“无经营性收入村(社区)”全面清零,百万级经济强村数量翻番;率先出台《激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励办法》,223名“产业村长”各显身手。

■记者观察

破与立的辩证法 融入山区县发展血脉

  当黄槐镇的曾伯在粉饰一新的家门前感慨“仿佛有了新家”,当“兴宁鸽”飞上广州塔引爆热搜,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的落地——这一个个鲜活场景,拼凑出山区县实施“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图景。三年攻坚,兴宁以“破”的勇气与“立”的智慧,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破资源依赖,立产业新局。黄槐镇的蝶变最具象征意义,这座曾经的“煤炭小镇”,借力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从“黑色记忆”迈向“绿色军旅”。与之呼应的是“兴宁鸽”产业链的崛起:从田间到餐桌,从地标广告到直播间,传统养殖业借品牌化、数字化“破茧成蝶”,成就29亿元产值。规上工业“双百突破”、医疗器械产业园谋篇布局,更昭示实体经济筑基的坚定路径。

  破城乡之困,立协同之魂。梅龙高铁通车让兴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岭南国防教育基地与四望嶂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的建设同步推进。这些项目打破了“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式,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提升”的跨越。

  破土地困局,立改革范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铺开,12.1万亩耕地实现集约流转。223名“产业村长”深耕乡野,“无经营性收入村(社区)”清零,百万级经济强村数量翻番,印证了“人才活水”润泽“改革良田”的深层逻辑。

  当破与立的辩证法融入“百千万工程”血脉,“再造一个新兴宁”便不仅是经济总量的倍增,更是发展基因的重塑。今日之兴宁,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进一步激发县域发展潜能,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释放改革创新活力,奋力谱写兴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