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中,施工队开足马力,抢进度、抓建设;田野间,农民低头忙碌,丝苗米、南药等种植基地错落分布……近年来,兴宁市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助推“百千万工程”实现全面突破。如今,兴宁城乡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沿省道S225线来到黄槐镇,行驶在已完成“白改黑”改造的道路上,道路平整宽阔,青山绿水相间蜿蜒。进入小镇,“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砺炼精兵铸军魂、精忠报国献忠诚”“发展经济、巩固国防”……这些振奋人心的标语,处处彰显着黄槐镇的军旅特色。自2023年入选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以来,黄槐镇在居民眼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槐镇经过改造后,镇村风貌焕然一新。(吴腾江 摄)
总投资23.8亿元的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开工建设,13个配套工程协同推进,黄槐镇逐步从“煤炭小镇”向军旅特色典型镇蝶变。从“煤炭小镇”到“黄槐样本”,黄槐镇的变化诠释了兴宁市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的成效。如今的兴宁,成功入选广东省拟推荐国家卫生县(市)名单;全市首批典型2镇6村示范带动,第二批典型3镇32村加快培育;叶塘镇、汤湖村分别获评省文旅特色镇、村,大坪镇、径南镇入选“百千万工程”专业镇;2个省际交界处展露新颜,6条示范路织就风景线;并创新实施村集体经济“县镇村三级会商”机制,无经营性收入村(社区)全面清零,百万级经济强村数量翻番…… 随着梅龙高铁正式通车,兴宁苏区阔步迈进高铁新时代,90分钟直抵湾区核心。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机遇,兴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全面发力,63个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并完成了省道S225线黄陂高速出口至平远段改造工程;兴宁市谋划“寻味齐昌”冬季美食之旅,入选省级精品线路,风衣谷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径南星耀村获评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如今的兴宁,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强劲引擎,在产业转型、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持续发力,借高铁东风、乘发展浪潮,向着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未来奋勇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百千万工程”是全民参与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纵向横向帮扶、驻镇帮镇扶村、“百校联百县”……2024年,诸多力量参与到了兴宁市的“百千万工程”建设行动中:省药监局合作共建靶向发力,央企助力总投资9.17亿元的33个“百千万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天河区5150万元对口协作资金精准注入,17家建筑企业投入3000余万元助力镇村发展;广东财经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双百高校”专业力量,协助兴宁编制文旅发展规划,《发挥独特优势、突出规划引领 助力兴宁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获评省“双百行动”首批优秀案例…… 2024年,兴宁的乡村振兴也取得了亮眼成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23亿元,增长4.7%;1镇4村入选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253名“产业村长”联农带富超万户;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三大革命”攻坚突破,“六乱”整治全域覆盖,全市村庄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80%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此外,兴宁还深入落实田长制,持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600亩、垦造水田2348亩,粮食产量连攀高峰,“青香优19香”年均亩产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多方力量的深度融合与扎实实践,让兴宁在“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的赛道上硕果盈枝。从产业勃兴到乡村蝶变,从农田沃土到民生福祉,每一项数据、每一处变化,都生动诠释着兴宁勠力同心谋发展的奋进足迹,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熠熠生辉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