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召开的兴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兴宁市委、市政府发出“全市上下齐努力,奋力再造一个新兴宁”的号召。如今,翻开兴宁市上半年经济发展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统计数据显示,兴宁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全省、梅州市增速,增速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3名、梅州市各县(市、区)第2名。这是继今年第一季度取得GDP增速8.1%的亮眼成绩后,兴宁市经济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5年兴宁市汽车、3C数码补贴和家电、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 今年以来,兴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和梅州市工作要求,聚焦融湾先行区建设,坚持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根据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今年上半年,兴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1.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0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00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69.35亿元,同比增长9.4%。 工业经济破局起势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是全国大势,各地都在寻找打开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金钥匙”。其中,狠抓产业已成为一项普遍共识,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是重要着力点。 跃速体育产业园项目于今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 今年上半年,兴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增速居梅州各县(市、区)第3。兴宁10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实现正增长72家,占比达67.3%,较一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37家企业增幅超过20%。海思智能、金雁电工等龙头企业领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这种增长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战略定力。兴宁市委书记罗达祥在今年初召开的兴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话振聋发聩:“奋力再造一个新兴宁,需要塑造一批新产业。企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兴宁强。我们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锻造先进制造业的‘钢筋铁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跃级、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 金雁电工年产4000吨微细电磁线技改扩产项目于今年上半年试产。 为做强工业经济,兴宁积极实施“周二上门去”“政企双月座谈会”等机制。在多项务实举措下,今年上半年解决企业招工难、物流成本高等问题780余项。金雁电工年产4000吨微细电磁线技改扩产项目就是在兴宁市强化服务破解各项难题后,得以快速推进的。金雁电工负责人说:“项目采取‘边立边破’高端进入、低端逐步退出的建设方式,聚焦超微细线、特种线及扁线等高端高性能产品,精准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覆盖低空经济、新能源及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7亿元,年税收约600万元。 在广东群宝电子智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今年上半年我们实现产值同比增长51.14%。目前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15.83%。为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我们新增了50名员工,以迎接下半年的增长。”该公司总经理谢辉感慨道,正因为有兴宁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助力,他们公司通过去掉中间商等举措,实现了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园区载体的提质升级是关键支撑。兴宁市工业园区承办计划总投资6.5亿元的6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中,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1.96亿元。目前已建成“六横六纵”路网、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安置房1608套,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园区不再像个大作坊,随着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交专线逐步增加,它正向着“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方向提升,反映出的是园区“产城融合”理念带来的变化。目前,园区已集聚企业98家,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73亿元。兴宁市如今正谋划投资7.4亿元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周边生活配套,努力打造县域产业发展的“聚宝盆”“新高地”。 招商引资提速增效 项目建设支撑有力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上半年,兴宁市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47亿元,实际投资9.73亿元,在梅州各县(市、区)排名第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在梅州各县(市、区)排名第1,较一季度增速提高14.5%;37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7.0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47.03%。 岭南国防教育基地的工地上,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奋战在军旅酒店、实训靶场等项目节点的建设现场。这个总投资23.8亿元的省重点项目,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3.97亿元。“项目一期今年底建成后,预计可同时接待研学团队7000人,带动黄槐镇发展军旅民宿、特色餐饮等业态。”项目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说,配套的14个项目同步推进,未来这里将成为“广东最好、全国一流”的军旅特色镇。 岭南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 这种“项目为王”的态势,源于“全产业链招商+精准服务”的组合拳。兴宁市组建了5支重点产业攻坚队和3支招商小分队,由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4次,对接立讯精密等企业和商(协)会87家次,推动奥莱敏控等22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促成海思智能数控机床产业园等16个项目落地。 海思智能数控机床年产3000台二期项目于今年上半年试产。 项目建设的“兴宁速度”不断刷新。6月6日,总投资70.87亿元的33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竣)工,兴宁引进的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园等一批“打粮食”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进一步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兴宁之所以能实现项目“落”进来、产业“链”起来,得益于兴宁市坚持真心待企、诚心帮企、用心护企。比如,今年上半年落户兴宁的深圳超至威电子、江西朗鲨科技2个招商引资项目,从对接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5天时间。“政府部门派来的专人对接相关手续,全程帮忙跑腿,这种服务省去了我们很多麻烦。”企业负责人的点赞,印证了兴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城乡融合步履铿锵 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兴宁实施城区品质提升五年行动,今年上半年新开工建设1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续建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在上半年快速推进,如兴宁市锦绣大桥下穿西堤公路工程、兴宁古城修复及老旧街区提升项目等,让兴宁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的画卷同样动人。兴宁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全市74个典型村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8323处、整治“三线”242公里、农房风貌提升5398栋。径南镇以浊水村为试点推进“产业社区”发展模式,带动全镇茶业产值突破1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几万元跃升至突破百万元,成功打造梅州市现代乡村产业样板。“我们引进了茶旅融合项目,游客可以体验采茶、制茶,茶叶售价也跟着翻了倍。”浊水村负责人的喜悦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兴宁市农业产业化也迈出坚实步伐。兴宁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肉鸽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配套出台支持肉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支持兴宁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成为广东最大的肉鸽屠宰基地和集散地。同步推进的还有单丛茶、油茶、沃柑等特色产业,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人”的流动。兴宁创新推行“产业村长”制度,聘请223名产业带头人担任“产业村长”,覆盖242个村,共推动实施项目63个,联农带农超9800户。 半年已过,时不我待。第三季度是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期,站在8月份这个年中的关键节点上,兴宁市提出在发力重点行业、突破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区域、办好重点活动等四个方面重点攻坚,全力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以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坚决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