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网站支持IPV6  丨     丨   繁體  丨   RSS订阅
兴宁市人民政府
www.xingning.gov.cn
网址支持IPV6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繁体版 RSS订阅
首页 > 今日兴宁 > 乡镇风采

党建引领全民参与 径南镇织密防蚊灭蚊“安全网”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径南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8-08
[字体:  ]

  为有效遏制蚊虫孳生,降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径南镇积极响应“以防蚊灭蚊为核心的爱国卫生攻坚行动”号召,迅速掀起镇村总动员、干群齐动手的行动热潮,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域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打响全民参与的蚊媒防控阻击战,筑牢防控安全线。


  一、高位统筹+机制创新,筑牢防蚊防控“责任网”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防控责任

  径南镇第一时间响应上级部署,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为要求,成立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4场专题防控工作部署推进会,明确各部门职责。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社区)干部全员下沉一线,确保网格责任到人。镇领导组建3个巡查组,每日督导各村(社区)爱国卫生行动,问题当日反馈整改,切实将防控责任落到实处。


  推进会.jpg


  创新考核激励,激发工作动力

  建立“随手拍+立即清”即时响应机制,鼓励干部群众拍照反馈环境问题,相关部门接报后即时处置,提升问题解决效率。实施卫生费拨付奖励政策,对整治成效显著的村(社区)给予经费倾斜,调动基层积极性。巡查组定期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形成常态化监督闭环。


  二、全域攻坚+精准施策,斩断蚊虫孳生“传播链”

   集中整治清隐患,源头控增量

  依托镇“百千万工程”环境整治攻坚队统筹推进全域环境整治行动,聚焦圩镇、主干道沿线及重要节点村庄“脏乱差”问题,制定“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同步推进农房风貌管控及“三清三拆三整治”“六乱”整治。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与群众开展“地毯式”清理,累计整治卫生死角333处、疏通主次沟渠300条、清除废弃轮胎等孳生地394处,清运垃圾杂物55吨,安装防蚊设施57处,从源头压缩蚊虫栖息繁殖空间,实现“整治一片、见效一片”。

  专业消杀强保障,精准降密度

  组建专业化防控队伍实施“立体式”消杀作业,出动26支环卫队伍946人次深入各村(社区)开展日常清扫,派出26支专业消杀队伍466人次对主干道、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进行精准喷洒,累计消杀面积达24663平方米。强化物资保障,配备清扫工具60套、电蚊香液50套、灭蚊药1箱,确保“清理一处、消杀一处、巩固一处”,形成“整治-消杀-监测”闭环管理,有效降低成蚊密度。


  消杀3.jpg


  三、党群联动+立体宣传,织密全民参与“防护网”

  党员带头示范,激活群众自治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干部+党员+群众”三级联动模式激活防控合力。组建25支“党员突击队”,划分“党员责任区”,发动700人次党员志愿者深入一线,带头排查整治重点区域及周边环境,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示范效应。推动“门前三包”政策落地,将防蚊灭蚊纳入“每周清洁日”,每周四组织干群清理主干道、沟渠及房前屋后卫生死角,彻底清除蚊虫滋生隐患。通过党员引领与群众自治结合,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控网络,营造“人人参与、常态维护”的良好氛围。


  搞卫生6.jpg


  搞卫生7.jpg


  多维宣传引导,提升防控自觉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推动防蚊知识入脑入心。线上宣传方面,依托各村(社区)微信群、LED显示屏、应急广播等平台,循环推送基孔肯雅热防控科普知识,并发动镇村干部通过朋友圈转发防控指南,打造“指尖上的宣传网”。利用乡村大喇叭播放客家话版防疫内容,以乡音传递科学理念。线下宣传方面,组织卫生院专业团队开展“健康讲座进机关”活动,向镇村干部普及防蚊知识和防控措施。整合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精准把握群众在家时段,全面铺开“敲门行动”,逐户上门发放防范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倡议书共计5000余份,面对面讲解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症状表现等防疫知识,手把手指导群众做好家庭防蚊措施,推动形成“家家行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讲座.jpg


  发宣传单3.jpg

首页 > 今日兴宁 > 乡镇风采
党建引领全民参与 径南镇织密防蚊灭蚊“安全网”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径南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8-08

  为有效遏制蚊虫孳生,降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径南镇积极响应“以防蚊灭蚊为核心的爱国卫生攻坚行动”号召,迅速掀起镇村总动员、干群齐动手的行动热潮,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域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打响全民参与的蚊媒防控阻击战,筑牢防控安全线。


  一、高位统筹+机制创新,筑牢防蚊防控“责任网”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防控责任

  径南镇第一时间响应上级部署,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为要求,成立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4场专题防控工作部署推进会,明确各部门职责。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社区)干部全员下沉一线,确保网格责任到人。镇领导组建3个巡查组,每日督导各村(社区)爱国卫生行动,问题当日反馈整改,切实将防控责任落到实处。


  推进会.jpg


  创新考核激励,激发工作动力

  建立“随手拍+立即清”即时响应机制,鼓励干部群众拍照反馈环境问题,相关部门接报后即时处置,提升问题解决效率。实施卫生费拨付奖励政策,对整治成效显著的村(社区)给予经费倾斜,调动基层积极性。巡查组定期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形成常态化监督闭环。


  二、全域攻坚+精准施策,斩断蚊虫孳生“传播链”

   集中整治清隐患,源头控增量

  依托镇“百千万工程”环境整治攻坚队统筹推进全域环境整治行动,聚焦圩镇、主干道沿线及重要节点村庄“脏乱差”问题,制定“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同步推进农房风貌管控及“三清三拆三整治”“六乱”整治。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与群众开展“地毯式”清理,累计整治卫生死角333处、疏通主次沟渠300条、清除废弃轮胎等孳生地394处,清运垃圾杂物55吨,安装防蚊设施57处,从源头压缩蚊虫栖息繁殖空间,实现“整治一片、见效一片”。

  专业消杀强保障,精准降密度

  组建专业化防控队伍实施“立体式”消杀作业,出动26支环卫队伍946人次深入各村(社区)开展日常清扫,派出26支专业消杀队伍466人次对主干道、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进行精准喷洒,累计消杀面积达24663平方米。强化物资保障,配备清扫工具60套、电蚊香液50套、灭蚊药1箱,确保“清理一处、消杀一处、巩固一处”,形成“整治-消杀-监测”闭环管理,有效降低成蚊密度。


  消杀3.jpg


  三、党群联动+立体宣传,织密全民参与“防护网”

  党员带头示范,激活群众自治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干部+党员+群众”三级联动模式激活防控合力。组建25支“党员突击队”,划分“党员责任区”,发动700人次党员志愿者深入一线,带头排查整治重点区域及周边环境,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示范效应。推动“门前三包”政策落地,将防蚊灭蚊纳入“每周清洁日”,每周四组织干群清理主干道、沟渠及房前屋后卫生死角,彻底清除蚊虫滋生隐患。通过党员引领与群众自治结合,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控网络,营造“人人参与、常态维护”的良好氛围。


  搞卫生6.jpg


  搞卫生7.jpg


  多维宣传引导,提升防控自觉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推动防蚊知识入脑入心。线上宣传方面,依托各村(社区)微信群、LED显示屏、应急广播等平台,循环推送基孔肯雅热防控科普知识,并发动镇村干部通过朋友圈转发防控指南,打造“指尖上的宣传网”。利用乡村大喇叭播放客家话版防疫内容,以乡音传递科学理念。线下宣传方面,组织卫生院专业团队开展“健康讲座进机关”活动,向镇村干部普及防蚊知识和防控措施。整合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精准把握群众在家时段,全面铺开“敲门行动”,逐户上门发放防范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倡议书共计5000余份,面对面讲解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症状表现等防疫知识,手把手指导群众做好家庭防蚊措施,推动形成“家家行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讲座.jpg


  发宣传单3.jpg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