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仔细回忆一下最近几天去过哪些地方?” “和您一起同行的还有谁?”……在梅州市流调溯源中心,敲击键盘声、拨打电话声此起彼伏,相融交织;办公桌上摆放着笔记本,上面做了满满当当的标注。 8月19日,梅州市梅县区顺风汽车客运站落地旅客筛查时,发现跨区域协查外省返梅人员中有2例本土阳性个案。当天凌晨,梅州市紧急抽调市中医医院、五华、兴宁、大埔、丰顺、蕉岭、平远流调队员,联合市疾控中心、公安部门、梅江区、梅县区流调溯源队伍组成一支200多名的流调队伍,分为信息组、现场组、密接组等11个组别全面开展流调溯源工作。 兴宁支援梅江区、梅县疫情流调队人员名单(30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丽莎、何宇兰、朱巧燕、王艳花、罗文洪 大坪镇卫生院 杨利明 刁坊镇卫生院 黎渊 福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红娟、周玩玩 合水镇卫生院 袁仕琼 径南镇卫生院 何思思 龙田镇中心卫生院 庄宇钰、陈珍珍 坭陂镇中心卫生院 周惠芳 宁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 娜 宁中镇卫生院 肖文勇 石马镇卫生院 刘秋霞 水口镇中心卫生院 陈港婷 新陂镇卫生院 黄海娇、林瑜文 新圩镇卫生院 谢 芬、彭梦婷 兴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钟雄标、谢秋婷、黄文霞 叶塘镇卫生院 肖远东 永和镇卫生院 李剑雄 罗浮镇卫生院 刘莉珊 黄槐镇卫生院 黄嘉妮 慢性病防治院 林文清 在防疫最前线,这支队伍通宵达旦,争分夺秒地与病毒赛跑,在逆行的道路上坚守着。 争分夺秒 迅速切断传播链条 李煜是流调溯源中心综合组组长之一,从18日晚上11点接到应急电话后,他已经在这里作战了6天。据其介绍,19日凌晨1点左右,流调队得到了病例初筛的结果,随后连夜奋战,持续追踪、判定、管控、转运疫情处置中发现的病例、密接、次密接等重点人员。 如果说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流行病学调查就是战场上的侦察环节,是战“疫”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我们只有比病毒跑得更快,才能战胜它。”梅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流调专家丘懿洋告诉记者,本次流调工作的重点之一,是确定病例所乘大巴车上的人员情况,“这需要队员通宵作战,与多方协作配合。” 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流调必须争分夺秒。队员们迅速拿起电话,与广州、河源等地的相关方进行沟通。不到三小时,大巴车上的名单成功到达流调队手中。随后,队员们马不停蹄地对名单进行核查、锁定。 19日凌晨5时许,2名阳性个案的密接者全部管控到位,避免了疫情的扩散。 抽丝剥茧 确保不漏一人 “这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需要我们不停地到达现场、还原现场,确保不漏一人。”丘懿洋说。 面对狡猾多变的新冠病毒,光有速度还不够,流调工作必须做到“准”。只有做得越深入越细致,才能越“快”越“准”地找出全部密接者,从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19日中午,流调队员赶到顺风汽车客运站,通过实地勘察询问、查看视频监控等方式,对确诊病例在这期间的所有接触者进行复盘,准确掌控密接者情况。彼时,在车站监控视频室,丘懿洋与队员死死盯着屏幕,反复查看,不放过每一帧。“不知回放了多少遍,我们才把风险人员确定下来。” 尽管确诊病例只待了不到10分钟,但复盘排查工作却用了整整6个多小时。流调队员犹如侦探破案,用地毯式搜寻从而发现更多线索。 这是一个前后方联动配合的过程。前方,流调队员无惧风险;后方,流调队员通宵达旦。 几天的工作下来,现场组大组长陈珊珊总结出了一句经验:“在流调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细心。” 队员们需要及时给核查对象拨打电话,印证轨迹,排查风险。“有时候需要引导流调对象回忆行程,通过监控资料、支付记录等帮他们找回‘丢失’的记忆,在短时间内准确、完整地还原活动轨迹。” 陈珊珊说,一个人一天要打几百通电话,大家只能不厌其烦、刨根问底,打破砂锅问到底。 值得一提的是,流调工作使用了“‘一码通’隔离管理工作大屏”,通过大数据实时更新人员情况。 美好心愿 希望疫情早日散去 在流调工作中,由于涉及大量生活隐私,部分被调查者出于种种顾虑,可能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对此,流调人员表示,接受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要配合流调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民有法定义务,向流调人员提供真实、详细信息。 此外,梅州疾控多次发出提醒,倡导从外地来(返)梅人员要提前主动报备,抵梅后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并严格按照相关指引落实健康管理措施。李煜表示,尤其是自驾返梅,更要履行公民的义务,主动健康报备和核酸检测。 18日以来,流调队员们夜以继日,与病毒进行较量。他们在办公桌上工作、吃饭,实在顶不住时,便趴在桌上稍微眯一小会,然后马上起来继续工作,其间更是连续作战40小时以上。 “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早日结束,可以与家人相聚。”李煜说。 据悉,8月24日,支援流调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已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