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
36°
高温
兴宁
15:00发布
兴宁
15:00发布
36 °
多云
西南风 1级
空气优 43
相对湿度 45%
高温
今天
多云
26°/37°
周三
阵雨
26°/36°
周四
中雨 / 多云
26°/33°

繁體 丨 手机版 丨 RSS订阅 丨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今日兴宁 > 专题专栏 >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客家文化将获更好保护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梅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9-03-19
[字体:  ]

  3月1日起,由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正式施行。梅州作为广东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近年来在客家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上积累了哪些经验?今后将如何抓好《办法》施行,从更高层面对原生态客家文化进行科学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一批非遗项目被“唤醒”

  在大埔县高陂镇的陈国新工作室,一个个平淡无奇的陶坯,经过陈国新的一刀一琢,就变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瓷雕作品。去年,市非遗保护中心在一次非遗线索普查中,挖掘出陈国新的这门独特手工技艺,并积极为其申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梅州,像陈国新“瓷雕”一样被“唤醒”的各级非遗项目共有333项(国家级6项、省级32项、市级72项、县级223项),覆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技艺和民俗等10大类;有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3人(国家级7人、省级31人、市级72人、县级213人)。此外,我市还有大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传统民居获得全国重点、省级、市级等荣誉。

  “根据《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规划要求,我市去年已开始着手建设了6个非遗传习中心、13个非遗展示馆、49个非遗传习所和一批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分管文化遗产科的副调研员黄剑锋说,市非遗保护中心牵头逐步完善我市非遗项目数据库、整理出版非遗系列丛书,对5位80岁以上的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工程等保护措施。同时,以市文化馆的梅州客家山歌保护基地为中心,继续开展客家山歌“双工程”(人才培养战略工程、创作繁荣战略工程),实现对客家文化整体性保护。

  精品力作打响非遗品牌

  每逢周末,市文化馆四楼时常会响起清脆而悠扬的山歌。近年来,在梅州客家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文有、廖建隆和音乐老师等指导下,有10届1000多名客家山歌幼苗培训班学员先后在这里接受了客家山歌唱腔、身段形体等方面的免费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员。

  而在市文化馆楼下的广东汉乐音乐厅,有一帮平均年龄60岁的退休干部经常会相约在这里弹奏广东汉乐。梅州广东汉乐协会前任会长丘定环说,他们不仅到全国各地参加大型演出,也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等地,以演促教、以演促练、教练相长。

  无论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广东汉剧,还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客家山歌剧,近年来都通过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做大做强市场,擦亮客家文化的名片。“近年来,我们创作编排了一批优秀剧目,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人领略到了客家文化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编导、演员、观众的成长,同时也打响了广东汉剧的品牌。”国家一级演员、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说,“周五有戏”“周六有歌”“周六艺苑”“广东汉剧(汉乐)活动驿站”等平台,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喜欢客家文化的粉丝。

  拟建生态保护区数据库

  《办法》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的过程,尤其是综合性非遗展示场所建设、项目传习所传习点设立等,以及对于非遗传承人的研修研培、优秀传承人的表彰奖励等方面,都作了规定。

  记者在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将认真扎实抓好《办法》施行,从政策、人才、经费、平台、大数据等方面着手,规划建设集实物展示、活态展演、传承传习于一体的客家非遗综合展示馆和一批非遗传习所,建立生态保护区数据库,普及保护区建设成果,传承客家民系文脉。力争到2030年,非遗项目得到全面有效保护,生存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整体保护目标。 (林丽妙)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