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
36°
高温
兴宁
15:00发布
兴宁
15:00发布
36 °
多云
西南风 1级
空气优 43
相对湿度 45%
高温
今天
多云
26°/37°
周三
阵雨
26°/36°
周四
中雨 / 多云
26°/33°

繁體 丨 手机版 丨 RSS订阅 丨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今日兴宁 > 专题专栏 >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兴宁非遗】竹板一打响叮叮,一张嘴巴唱古今!兴宁这项非遗你可知?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掌上梅州 发布时间:2021-07-08
[字体:  ]

  “打起竹板闹连连,亻厓俩登台来表演,英雄事迹来传唱,风起云涌粤赣边,慢慢听亻厓唱周全。”走进兴宁市文化馆,高亢嘹亮的歌声传来,竹板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钟柳红和钟伟华,正各自带领自己的徒弟,在练习竹板歌经典曲目。

  竹板歌有“四块竹板走天下,一张嘴巴唱古今”之美誉,因唱词通俗易懂、表演道具简单等特点,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兴宁竹板歌名列其中。


图片


1976年,竹板歌《春催杜鹃》赴北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


由赣南曲艺“古文”演变而成


  “竹板歌发展至今已分布广泛,主要包括粤、赣、闽、桂4省10市50多个县(市、区)。琼、湘、川、渝、新等5省区和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客家人聚集地也有分布。但兴宁竹板歌之所以能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正是因为这里是其发源地。”采访中,兴宁市文化馆馆长陈小利道出了兴宁竹板歌入选国家级“非遗”的重要原因。

  “又有乞儿歌,沿门拍板,为兴宁人所独擅长。”这是清末著名梅州籍诗人黄遵宪在《山歌》一文中的记述。兴宁自古有“小南京”之称和“无兴不成市”之说。清朝时期,赣南地区的商贩经过兴宁时,在这里传唱赣南曲艺“古文”,逐渐在兴宁地区流传开来。竹板歌形成于清中叶,正是由当时在兴宁广为流传的赣南曲艺“古文”演变而来。

  在竹板歌形成之初,主要是“游方”艺人沿街边敲碗边演唱,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粮食,所以被称为“乞儿歌”“叫化歌”等。后来在兴宁流传过程中,伴奏道具由碗变成了竹板,由三或四句体变为五句体,所押音韵与兴宁方言口音相同,所以竹板歌又称为“五句板”。

  在兴宁市文化馆,竹板歌梅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钟伟华向记者展示了竹板歌的打板技巧。只见他一只手握住三块竹板,伴随着演唱的节奏击打节拍。每说唱完一个段落时,另一只手使用边缘呈锯齿状的竹板,与另外三块竹板相摩擦,发出“呖呖呖”的清脆声。“竹板的打法有单板、碎板、单七星板及双摇板等多种‘板花’,它除了用于伴奏,也可用作表演道具,代指故事中人物所用的扇子、镜子及刀、枪、笔等,以丰富舞台表演。”钟伟华介绍说。


图片

  兴宁市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竹板歌进乡村活动,传承人钟柳红、钟伟华在古民居厅堂内进行竹板歌传统传本说唱。


  “会唱山歌的人不一定唱得好竹板歌,但会唱竹板歌的人唱山歌一定很厉害。”竹板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钟柳红告诉记者,竹板歌多用客家俚语,凸显了细腻、幽默、诙谐的客家艺术特色,其受客家山歌影响,唱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竹板歌通过演唱的形式,完整地叙述各种各样的故事,所以内容需更加通俗易懂,吐字也要更加大声和清晰,并且要配上喜怒哀乐的表情,才能更加吸引观众,这些都更加考验功底和技艺。”钟柳红说。


从“叫化”逐渐变成“教化”


  “竹板歌早期为乞食歌,也有人用于卖药时传唱,后来做佛事的人借竹板歌劝化他人,起到了劝世的作用,而后又有娱乐、宣传教化之用,竹板歌可谓是从‘叫化歌’到‘教化歌’慢慢演变。”陈小利说。

  随着功能由“叫化”逐渐演变为“教化”,竹板歌也在兴宁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了兴宁市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曲艺。清嘉庆年间,在兴宁神光山下,就出现了培训竹板歌说唱艺人的专业学堂——“忠义堂”。“忠义堂”创办后,专门收徒传授竹板歌说唱艺术,一共传承了“锦、上、添、花、英、雄、豪、杰、仁、义、礼”共11代。

  “嘱亻厓夫来嘱亻厓哀(母),百万家财心放宽,救济穷人救济国,打平世界占(才)归来,细声问你该唔该?”这是土地革命时期,当时的中共兴宁县委书记蓝胜青、罗屏汉,县委委员蓝亚梅、张瑾瑜、何亚清等人宣传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时的竹板歌唱词。20世纪20-40年代,竹板歌发展为兴宁人民宣传革命、鼓舞斗志的重要形式,一段段鼓舞斗志的英勇故事深入人心。据统计,兴宁市现存当时流传的红色革命竹板歌曲本有500多篇。

  新中国成立后,兴宁成立了竹板歌艺人协会和文艺轻骑队,他们与文化干部携手,搜集整理了60多部传统中、长篇曲本,创作了40多部中、短篇曲本,并时常深入乡村,用竹板歌歌颂党和社会主义,赞美新生活,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改革开放后,兴宁竹板歌进入鼎盛时期。钟柳红和钟伟华学唱竹板歌的老师均出自于“忠义堂”,他们学唱竹板歌时的年代,也正是竹板歌比较兴盛的时期。据他们回忆,当时有许多人会邀请竹板歌艺人前去表演,他们在年初就能将半年的上百场表演提前排满,有时需要在一天内唱十多个小时。


推动竹板歌在新时期广泛传播


  “竹板歌历史悠久,记录了客家人200多年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参与革命建设的重要史实。”陈小利坦言,随着老百姓文化生活愈加丰富,竹板歌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竹板歌的传承和发展在新时期遇到了瓶颈。

  为此,兴宁市文化主管部门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和传承,先后为竹板歌申报县、市、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挖掘整理了100多部竹板歌传统曲本,500多首红色革命竹板歌,创作了一大批新曲本。如今,兴宁市文化馆已定期举办竹板歌培训班,由传承人传授演唱技艺,培养了一批批新人,现有30多名传承骨干和2000多名青少年传唱志愿者。

  记者了解到,兴宁市文化馆目前还组织竹板歌艺人,成立了“文艺轻骑队”进行下乡演唱,常年活跃在城乡,每年专场演出达200多场。并创建了3处大型活动场地、6个传习所以及上百个镇村活动场地,让竹板歌成为了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


图片

兴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明珠文化广场组织开展社区竹板歌演唱培训。



  以钟柳红、钟伟华为代表的一批竹板歌艺术家,也都在为竹板歌的传承尽力尽责。他们通过收徒授艺的形式,不断扩大传统艺术的影响力。结合时代特点和观众需求,他们还不断改良演出方式,增加了梅花琴等道具进行演出,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新曲本,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欢迎。

  “我们将以竹板歌入选国家级‘非遗’为契机,继续实施一批保护计划,推动竹板歌在新时期广泛传播。”陈小利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培训活动,做好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展演展示工作,组织举办竹板歌擂台赛。还将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加强竹板歌后继人才培养,推动竹板歌在全市范围内普及,让群众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此外还将逐步建立非遗展示馆,成立竹板歌研究会,举办全国性研讨会,做好竹板歌学术交流、研究工作。并鼓励开展创作活动,出版《竹板歌》系列丛书,使竹板歌得到广泛弘扬和发展。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