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雨水充沛,气温逐渐回升,时下正为蘑菇食用季节,兴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温馨提醒市民:为了你的生命安全,请不采、不买、不卖、不制作和不食用野生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分布广泛。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常致人死亡。 1.毒蘑菇的生长:每年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是蘑菇生长旺盛期,春夏季节雨量及温湿度适合各类野生毒蘑菇的生长。广东的三、四月份天气潮湿温暖,非常适合各种野外毒菇的生长。 2.毒蘑菇分布与种类:毒蘑菇在我国生长分布广泛,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在广东地区,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的毒性最强,只要食用约50克(一两)即可致命,通常出现在山区、植物园等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 毒蘑菇中毒主要表现 毒蘑菇中毒一般是急性的,不同种类蘑菇导致的症状不相同,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五种类型。 1、胃肠炎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 2、神经精神型: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 3、溶血型: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 4、脏器损害型:肝脏损害型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6个时期。通常在误食后6--72小时发病。致命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 5、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疼、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毒蘑菇中毒后怎么办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救治;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同时,应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