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提出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树牢发展思维、产出思维,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到“打粮食”项目上,全力推动以医疗器械制造产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粤闽赣边区商贸物流中心、粤东北地区特色工业城市。 一是打造大产业。着眼稳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原有电子、医药、体育产品、工艺、酿酒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医疗器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态特色食品、农产品加工、体育运动休闲、光伏、蓄能等产业,着力打造先进材料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提升大平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区三园”,夯实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主平台,做强医疗器械产业园、兴宁·天河创新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三个专业园。推动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落地实施,探索设立“飞地园区”“反向飞地”,积极承接湾区产业有效转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湾区企业在兴宁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 三是狠抓大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干部亲自招、带头招,充分发挥3个驻外专业招商队“侦察兵”“突击队”作用,坚持以商引商、以链引商、以侨引商、以情招商、联合招商,探索“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引进工业项目总投资额超40亿元。 四是主攻大项目。抓住用好省工信厅及广东联通、广东粤海控股集团等对口支援兴宁的历史机遇,在产业平台、产业资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央企落户兴宁上寻求新突破。加强与粤海控股集团的沟通协作,用心用情做好“自来水升级改造、城乡污水处理、备用饮用水源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储备”等“四水文章”,加快推进市民广场周边雨污管网工程建设,全力推动水口抽水蓄能电站、罗浮渡田河引水、合水水库清淤工程落地,抓好石壁---和山岩水库水系联通项目等31个资金需求37.3亿元的2023年专项债项目申报工作。 五是培育大企业。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在“保规上、扶规上、育上规”上冲刺发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城投、园投公司实体化发展,培优育强本土国有企业,支持金雁电工、蓝韵医疗、海思智能、跃速体育、奥浦合金、恒兆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华雨金属、华威化工等企业转型升级。 六是营造大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树牢用户思维,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及时兑现政府承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保障,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