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兴宁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2-06 15:25:37 |
兴宁,是广东省内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农业大市。三十年间,兴宁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谱写了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90年代初,兴宁的农业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农业技术水平较低。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兴宁市开始探索农业现代化之路,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拓宽收入来源,走“三高”农业之路。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学文表示:“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如兴宁鸽、单丛茶、丝苗米、梅州柚、兴宁油茶、沃柑、南药等,这些产业逐渐成为兴宁市的农业支柱。”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的价值体现不仅在于老百姓的吃饱,更在于老百姓的吃好。30年来,我市农业不断立足于自身的实际,积极促进农业延长产业链,把农业当作三产融合的基础来做,提升农业附加值。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学文表示:“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号召,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注重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打造兴宁丝苗米、兴宁肉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基地等。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的变化。今天的农民群体,大部分是掌握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新农人为主,生产环节也出现产业分工,农民更像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学文表示:“我市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人才,为农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培养产业村长、农业经理人,让大批懂农业、懂农技、懂经营的新农人扎根农村,实现个人价值。”
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劳模罗新辉表示:“以前我们用牛来耕田,现在我们用拖拉机。以前我们一个人能耕一亩多田,就是很厉害的了,现在我们开一部拖拉机,一天几十亩是随便做的。还有就是以前的劳作强度来说,以前要人跟着牛走,现在我们坐在拖拉机上面,现在跟以前比是相当轻松的。”
农业的发展,新农人的形成,加上政府的推动,兴宁农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农村面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农文旅的兴起,更是使不少乡村成为了众多游客游玩的打卡点。
叶塘镇北塘村村民罗伯表示:“以前农村是泥路,1998年就铺水泥路,因为生活好了,大家逐年建起了楼房。”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学文表示:“现在的农村环境与30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农村到处是垃圾,现在垃圾统一集中、运输、处理。现在村村公路硬底化,村村有文化广场,实现绿化美化亮化。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村村有公厕。罗岗的水韵高陂、黄陂的云水谣、永和的兴宁故里、径南的新洲村等,成了大家喜欢去的新旅游景点。”
30年来,我市农业总产值从1994年3.6亿元,到2024年63.8亿元,增长了17倍。2016年,水稻最高年亩产达1537.78公斤,创造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2020年,丝苗米19香示范片测产验收早晚两造年亩达1300.12公斤,创造双季丝苗香稻年亩产世界纪录;2024年,双季丝苗香稻实现年亩产1446.18公斤的世界纪录。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学文表示:“我们农业部门将贯彻市委、时政府的涉农政策,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推动农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