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23-08-23 10:23:53 |
该村2012年1月被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2012年善述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 地理方位与资源简介
从罗岗圩镇往北驱车1.5公里往左拐,便是古村落标志建筑--柿子坪村,有贯通兴宁南北的S226省道、流经门前的罗岗河支流白水河,屋后有高大的黄毛嶂山脉。周边距罗岗 白鹤仙师 旅游区5公里、 龙西寺 旅游区4.5公里、溪美温泉7公里,北距罗浮镇14公里。柿子坪古村落方圆三里,现有人口1500多人,其中善述围至今仍住有居民130多人,耕地600多亩,山地3000多亩,村落海拔约200米左右,近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雨水丰沛,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古村落境内居住着袁、刘、钟、巫、罗等五个姓氏村民,其中袁氏村民最多,约占总人口的70%。追本溯源,罗岗袁氏最早是四世祖落居罗岗圩下创建了鱼形屋。柿子坪古村落袁氏家族建的屋还有善述围,俊贤楼、松茂围、育秀围、和乐围等,共计二十多个。这些经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沧桑的古老建筑,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一部分属于四角楼。柿子坪古民居群是罗岗客家文化的聚集地,这里不但具有周边客家居民的普遍习俗,而且临近圩镇,人才辈出、物阜民康,与罗岗生发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连。同时,所覆盖地区均属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客家文化资源聚集的洼地,其四角楼的客家民居群体更是在梅州独树一帜。
二、建筑艺术与风貌特色
在整个柿子坪村落中,善述围是其中的杰出典范。它已经影响到了省内外,吸引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部、梅州电视台、深圳市博物馆等众多单位或专家学者,前来考查观赏、传颂推介。2009年被兴宁市人民政府评为 十大古民居 。2012年被评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一)历史渊源及工程概况。据传,善述围的设计师并非科班出身的专家,而是开基祖袁述初父子。他早年深受家父教育影响,启迪了智慧,为人忠厚、热心帮人。同时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博学多思,特别对地理、命理、玄学十分感兴趣,曾拜师多人研究,日益精通奥秘,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水明师。述初公从青年时代起,便勇于开拓事业,把家传的田庄、山地等家产不断巩固发展做大,出租给人耕种,在黄陂、大坪、罗岗等地开了多家当铺,经营生意,在四面八方买田购地,发展生产,开基立业。由于业务多、交往广,他经常走南闯北,闯荡江湖,结识了很多各阶层、省内外名人,广结善缘,广做善事,成为在兴宁北部最有影响的开明大地主之一。此屋建造工程历时十三年之久,至1897年竣工,至今经历了一百一十多年沧桑。楼房主体长72米,宽49米,整屋占地面积7157平方米,建筑面积7268平方米,为4栋6横屋的砖瓦土木两层结构,共354个房间(两层合计),20个会客厅,6个花厅,6个南北厅,2个横厅,大小天井25个。
(二)屋场风水与风格概貌。善述围的建造特别注重天文、地理与客家居民自身特点的有机结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合一的精神。它的位置选择、屋体设计不但依据古代流传 河图、洛书 的地理玄学,而且紧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实际,与此同时又具有自身安全防盗等特色。它既不是福建永定的圆形围屋,也不像我们客家地区很普遍的半月形围屋,而是方方正正、十分讲究对称的四角楼,代表了当地清代大型建筑的技艺水平。总之,善述围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整座楼宇保留了中原华厦府第式建筑传统,富有艺术特色,便于聚居防御,通风透气,采光适当,座向适宜,它浸透了儒家思想内涵,客家文化蕴含丰富,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教育价值。
(三)屋体结构功能。善述围的屋体结构科学、功能完善。整个屋规模宏大,但是如此庞大的建筑却能保持良好的采光、通风、防盗、防火等功能效果,而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为一般民居望尘莫及,这首先来自于它的科学结构。所有屋内外的承重柱梁柱架接,都体现了高超的建筑力学原理,巧妙安排,牢固美观,又能扩展厅堂空间。整座楼体的通风、采光完全得助于正屋五个大小门和25个天井来疏通调节,大小门直贯后栋,天井分布均匀,屋内通道纵横,形成了科学、合理结构安排。除主体外,斗门与门坪照墙、斗兜门相连接,围起来的门坪面积达549㎡,可供人们生产、生活、休闲享用。门外有半月形池塘一口,主要用来蓄水、养鱼、防火、抗旱、防盗,再外面是连接村庄的主道,房前屋后有农家菜地。这样就构建了功能完整的一个大屋,包藏了环境优雅、调节气候、安全防盗等功能作用和浓厚的客家文化。善述围建材全部选用上乘之料。外墙是用三合土(沙、石、石灰)夯实而起,中间隔扇用砖墙,基石、天井、门坎、框架、柱阶、碉眼等都用经雕琢的花岗岩石(青梗麻石)铺垫构筑,不怕水浸、火攻,既坚固又美观。柱梁架眺、桁头瓦角、窗台几案等都用上等杉木、柏木等名贵树木,所用木材甚至从江西、福建等临近省市选购,做大梁的几乎就像一口大水缸的口径。像那四个小门和大门的材质就非同一般,特别是那两扇厚重的大门,是用木质坚硬的檀木所做,厚十三公分、重达一吨,就是现代常规武器都无法将其击穿,当年的冷兵器、鸟铳就更显软弱无力了,其防御性能可想而知。善述围的四个楼角尤其引人注目。在房屋最外边的东南西北四个角落,各有一个楼角,高出平房3米多,长宽也超出一般房屋,楼里面有宽敞的楼阁间,这种客家民居因此也得名 四角楼 。为了能安全防盗,这四个楼角均精心地设计这样,二楼里有一贯通前后栋的通道,叫 走马棚 ,可互相联络,楼角墙壁上窗口枪眼、小窗口,均用花岗岩石建造,如果屋外面有强盗来犯,楼角里面的人可在窗口上用鸟铳瞄准射击,使贼盗无法靠近屋的边沿。四个楼角坐落有序,威武雄壮,远远望去就像四个披甲提刀的武士,神情严肃地守卫着整座楼的安全。
(四)建筑装饰艺术。参观来访者一走进善述围,就可以感受到这个老屋的气势磅礴、雍容富贵、典雅美观。整个屋布局合理,构架精巧,特别是从斗门、大门进去直至上厅堂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更令人叹为观止。来到斗门驻足仰望,便可看见立柱上面卧藏着一对平常不易觉察到的石雕麒麟,呈虾公肚的横梁三面雕花,门侧是糖泥与石灰混合所作的楹联(注:本屋所有楹联全部在下文专门叙述)。登上大门台阶,可以窥见一个个厅堂连接成深遂的 回 字形大通道。走进厅堂,但凡四周柱梁架构、门槛台案、屋檐瓦椽、走廊楼角,无不处处精心设计和包装修饰。像雕龙画凤、照壁假山、鱼池卷草、石柱石墩、麒麟怪兽、楹联壁画、精美的厅堂屏风、 五鸟十八鹤 雕花大梁、镂空的木雕饰品等精湛的美工艺术品,几乎随处可见,每个天井里还常年盛开着一簇簇绿叶鲜花,令人眼花潦乱、应接不暇。尽管由于岁月久远,朱漆剥落,整个房屋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残缺的遗憾,但仍散发着巨大的艺术光辉和价值,使整座楼体虽历百年沧桑变故,却风采依然。
(五)牌匾楹联书画。善述围除了其建筑独具特色外,还有一最大的特点,就是众多的牌匾、楹联、书画。这些楹联书画或挂于厅堂,或刻于石柱,或书于门侧,或雕于墙壁,对仗工整,意蕴深刻,浸透了该屋的袁氏家族以礼、义、信、善为本的传统儒家思想,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步入斗门,起眼是 大夫第 三个大字匾额,这是明清时代文职官员私宅的标志。这也可以从该屋另一块牌匾中得到印证,即至今仍存的半块1.5米长的横匾,原上书的三个字仅留 □□椿 之样,右下角落款却清晰地写着 前任罗岗警察区长、现任罗岗保卫团长、述初袁先生八旬开、黄大恭人双寿志喜 字样。据传袁述初还曾任浮岗区区长,即罗浮与罗岗合并区,因当时诰授 昭武大夫 ,故取之 大夫第 。来到大门,抬眼是 善述围 屋名,这个屋名蕴意很值得我们深思。它是由创基祖袁述初本人的名字和人生观变化融合而得的。善,是他自己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真诚写照,代表了他的人生观;述,是取他名中一字,同时寄寓着要把他对大家懂得礼义廉耻、勤劳致富的高尚思想和谆谆告诫流传下去之意;围,是指客家传统民居屋体。再走进里面各个厅堂,更随处可见牌匾高挂。来到下厅,只见门楣上面高悬着3米牌匾,上书 世纪忠良 镏金大字,那是清朝宣统期间县令所写;下中厅正面,挂着 慈孝友恭 匾额,左下角落款 清光绪廿五年立 ;上中厅正面,是金字横匾 为善最乐 ;再进去最里面,是祖公厅堂,最高处是真金镏成的 爱敬堂 三个大字,慈眉善目的述初公的画像被安置下方正中,再下面是经几重雕花窗格精心镶裹起来的述初公神位,神位牌左下角署有落款人 创基祖十八世祖妣黄罗刘孺人 。从下厅上去的第一个南北厅墙壁上,是庄重豁达的两大幅楷体书法,录有这样一则一百六十字的短文: 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珎 hellip; hellip;然后撞钟告罢,百僚遂退 ,并注有 节录两都赋一则 。应述初宗叔仁大人雅令即正 ,迪齐姪吉征 。细细考究,才知此《两都赋》乃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赋体文章的代表作。而在中厅两侧,我们更可以看到苍劲有力的 忠 、 孝 、 廉 、 节 四个大字,每个字达五平方米多,用石灰制作上墨,独占一个条幅。据说出自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手迹,当时专程从潮州某地复制过来,成为袁述初教育后裔的座右铭,也是历代珍藏的镇堂之宝。在善述围,楹联壁画更是充盈全屋,大厅小院一应俱全。从大门进去第一个北厅侧,现仍住有一家人,屋主在耕作之余,泼墨挥毫从不间断,随性于山水画和书法作品之中,写好便张贴在两侧墙上,自娱自乐,其乐融融。参观善述围,多品味那些刻于石柱、雕于墙壁的一副副楹联,人们鼓燥的心灵常常在这里受到了仁和的洗涤。
下面录其现存部分楹联:
1、斗门:
仁风扬梓里
和气蔼蓬门
大夫第
2、大门:
善名传瑞雪
述德望云礽
善述围
3、斗兜门:
门耸山河皆锦绣
室盈孝友是经纶
祥迎紫气
4、斗门石柱:
水含其和山挺其秀
雪庆我瑞风扬我仁
5、大门石柱: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6、大门石柱侧面:
居在廉泉让水廉兴于朝让型于国
人由义路礼门义陈以种礼修以耕
7、第一个南北厅石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礼泉无源艺草无根人贵自立
8、下中厅石柱:
壮行须幼学若经若史若子集博古通今莫囿寻常器识
显亲在扬名为将为相为师儒济时翼圣斯能光大门闾
9、上中厅石柱:
稼穑知艰祖训诵豳风无逸
孝弟为瑞家庭呈威凤祥麟
10、上厅堂:
世界大英雄是从孝悌忠信中出
家庭长事业必须耕读勤俭外求
爱敬堂
从以上楹联可以看出,展现在我们面前既有屋名嵌字联如 善名传瑞雪,述德望云礽 ,又有寄意山水间的写景对联如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来访者眺望门前青山绿水,品读韵味无穷的楹联,怎不叫人触景生情、心旷神怡呵!而从大门进去直至祖公堂,无论石柱、木柱还是门窗两侧,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教人修身、催人奋进的楹联,如第一个南北厅石柱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礼泉无源艺草无根人贵自立 、祖公堂墙壁上 世界大英雄是从孝悌忠信中出,家庭长事业必须耕读勤俭外求 等等。我们不难看出,袁氏祖宗注重教育鼓励后裔,要从小开始勤耕苦读,博古通今,不要囿于平常见识或满足于一般成就,要开创大事业、敢做大英雄。同时要注重修身养性、行善积德,位于官必须清正廉洁,是为民应该礼义信善。通观 善述围 的所有楹联字画,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 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卓越追求,反映了述初公积极入世、为民造福的思想主张和崇文重教、严格治家精神境界,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正统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精髓,这是对优秀客家文化的传承光大,更是客家精神在该村落的伟大实践和生动传播,对当地和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