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市水口镇党建引领典型村建设,水洋村旧貌焕新颜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23-12-27 20:59:45

  近日,兴宁市委组织部分乡镇一把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兴宁市水口镇水洋村开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参观调研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访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水洋村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过程中关于三清三拆、外立面提升、高起点规划、产业培育、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据悉,水口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水洋村入选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契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担当,工作专班连续三个星期取消休假,按照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建设先动等八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强化功能补短,比学赶超、竞标争先,举全镇之力,迅速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工作打开局面,取得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实实在在跑出了水口“加速度”。

  统筹部署快,责任细化实

  水口镇第一时间成立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7个工作专班。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统一思想和目标,将典型村创建工作具体分解成20条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具体时间和措施。

  同时将全村划分为11个区块,由18名镇领导班子分别负责各个区块,每个区块由包片领导各自抽调3名精干人员,外加1个村干部,负责区块内三清三拆、人居环境、外立面提升、复耕复种、绿美行动、组织动员等方面工作,层层压实责任。


  

  在此基础上,水口镇组织力量对全村基本情况进行详实摸底,对全村总面积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14亩(水田1754.85亩)、山地3013.5亩,进行详细造册分类,标注宜使用方向;对全村常住人口约1000人,以是否有劳力、就业状况、主要经济来源等为划分进行细化分类,通过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部署,迅速打开典型村建设的工作局面。

  总体定位准,规划起点高

  充分依托水洋村连片2000多亩的特色柚果产业,宁江、琴江、梅江三江交汇于水洋等资源要素优势,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围绕“柚缘相见,情满水洋”总体定位进行高起点整体规划,将“山、水、田、路、村”与村特色产业发展、景观风貌建设等相结合,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打造串联村域内各节点的产业发展环、围绕宁江河两岸形成的沿江休闲环、以三江交汇为核心串联水洋和圩镇的联镇带村环,形成柚果产业示范区、和美乡村示范区、生态保育示范区,构建“三环三区”整体发展格局。


  

  重点谋划三年行动计划,分步建设四小园、生态停车场、古榕休闲广场、浮桥古码头等示范节点,全力打造“三江交汇·亲水公园”,为圩镇居民提供休闲运动场所,构建城乡共融的和美乡村体系,擘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新蓝图。目前,水洋村典型村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已出。

  组织发动广,党员示范强

  该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领典型村创建专班成员、水洋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先后到径南镇浊水村、丙村镇、雁洋镇等地学习和美乡村建设先进经验,在对标学习中认识差距、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调动积极性。

  同时,该村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户,划分党员责任区,主动开展党员承诺践诺,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引领带动全村党员亮身份作贡献。

  党支部96名党员,特别是村“两委”7人全部迅速熟悉了“百千万工程”应知应会知识,明确了本村建设典型镇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实施路径,明确了各自承担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切实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

  短板弱项明,措施成效显

  对比兴宁市其他典型村,水洋村主要存在基础条件较差、人居环境较乱等问题。

  各专班、各区块坚持问题导向,对问题逐一研判,实行挂图作战,按照职责分工,围绕20条任务清单和11个创建区块,迅速行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专班成员每天汇报各区域工作进度,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推进有序、协调有效”。


  

  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方面,水洋村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迅速开展全村环境卫生大整治、三清三拆、外立面提升、复耕复种、绿美行动等工作。

  特别是外立面改造,水口镇在摸清全村泥砖房底数后,按核心区、主干道可视范围、其他等区域制订外立面分步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既减轻整治压力又集中力量攻坚。

  至目前,20多天时间内,该村完成村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农房外立面提升方面已签订改造协议农户有60户、完工13户、施工中18户,“绿美行动”在主村道和石塘沿线两旁种植香樟树800棵,打造小菜园15处1530平方米,撂荒耕地清表、起垄13亩,清理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杂草杂物等53处3348平方米约63.5吨,拆除危旧房及铁皮房25户共约1846平方米,成功动员家禽圈养33户,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产业培育扩,收入增长稳

  水洋村充分发挥现代千亩琴怀柚产业园核心辐射与品牌带动作用,创新通过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技术培训”等方式,发动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荒地土坡种植柚树,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管理、保价收购,逐步推动建立全村、逐步联动洋新、盐米等周边村的现代柚果产业社区。

  同时,水口镇谋划柚果精深加工,建设柚文化基地(含文创产品设计研发)、电商基地,致力把水洋典型村打造成一个以柚产业、柚文化为主的农文旅产业综合体。

  水洋村还将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群众就业捆绑起来,串珠成链、联动发展,打造典型示范、多点开花、特色发展、联农带农的产业发展路线。

  目前,已发动各家各户种植柚树等约400棵,水洋村已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联农带农”项目合同,预计自2024年起,该项目将每年为村集体固定带来15.5万元的经济收入。


  

  社会参与广,文明乡风成

  水口镇及时发出《关于筹建“三江交汇·亲水公园”倡议书》,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村“两委”干部带头捐款,党员群众、乡贤等积极响应,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支持家乡“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和乡村振兴。

  目前已筹得捐款约91万元,并通过“地票制”,促成热心群众免费让地、捐房2100多平方米供公益使用。

  镇党委、政府对17户让出土地或房屋使用权供公益使用的群众及无偿提供劳动力的村民进行了表彰。通过表彰奖励,更加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避免了“干部干、群众看”的尴尬局面,也进一步推动村风民风、家教家风转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正逐步形成,一个脱胎换骨的“水洋”正逐步显现。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