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市校地协同发力,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浏览次数:-作者: 曾俊杰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25-07-22 09:38:13

  7月18日下午,兴宁市水口镇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座谈会在下堡中心小学举行。兴宁市水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勇君,水口镇党委副书记袁魏,水口镇团委专职副书记陈宇秋,水口镇文教旅体组组长陈文涛,以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辅导员毛泽文、罗成志出席会议,曙光旭梦队队员参与活动。

  会前,水口镇相关领导在队员引导下参观了“三下乡”墙绘作品,在“长征路”主题墙绘前结合党史知识讲述长征历史细节,并对青年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敢于直面困难、吃苦耐劳;二是要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践中锤炼成长。




  曙光旭梦队汇报了覆盖水口镇8个行政村的调研成果。作为兴宁“南大门”,水口镇依托“百千万工程”稳步发展,具备显著发展优势:文化资源多元富集,拥有客家围龙屋、古宗祠、光夏村红色遗址及松陂村非遗藤艺等独特资源;特色产业基础扎实,“琴怀柚”年产值超4200万元,“客都绿享”水稻实现规模化种植,松陂村藤艺带动村民月增收超千元;加之优良生态本底与政策支撑,为“文旅+产业”融合奠定坚实基础。然而,调研也发现,发展仍面临突出挑战:村庄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公共服务不足;人才结构失衡,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产业升级;产业链条不完整、品牌影响力弱,以及资金紧张、合作机制不完善成为主要瓶颈。针对以上问题,突击队建议从四方面发力:一是补齐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二是推动“文化+产业+文旅”深度融合,活化利用特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三是通过创业补贴、技能培训引育人才,激活乡村活力;四是创新资金筹措与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政企农协同。


  

  座谈会上,队员们也分享了基层实践感悟。吴贝怡谈到,这次活动,让她近距离感受了“百千万工程”给乡村带来的变化。通过走访八个示范村、调研企业及广梅园、观摩非遗藤艺,切身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乡村巨变,特别是企业助农理念的落地生根。她认为青年学子需以脚沾泥土的实践深入理解国家战略,将所学融入时代,服务乡村振兴。


  

  王鸣飞分享道,作为调研组组长,他在调研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百千万工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域提升、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作用。他指出,村庄发展需清晰模式与完善基建,但普遍面临资金瓶颈,强调振兴必须整体推进,避免仅打造“样板村”。只有深入乡村与群众,才能找准问题,以实践推动发展。

  黄奕瀚表示,这次的“三下乡”活动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实践机会。让他了解到,农村既是发展基石,蕴含宝贵资源与机遇,也是当前短板。青年应深入农村,以实干推动其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复兴。

  在听取汇报和分享后,水口镇主要领导逐一点评,对队员们自下乡以来结合专业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表示肯定,并分享基层工作经验,分析水口镇发展优势与方向,对校地协作提出建设性思路。

  此次座谈会深化了校地双方对“百千万工程”的共识,搭建起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交流平台,为后续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校地资源整合与实践合作纵深发展。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