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面解难题 把矛盾化解在居民“家门口”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23-07-13 16:39:10

    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新圩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将作风建设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打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合拳,与兴宁市检察院合力化解我镇一宗长达12年的积案,开启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刘某甲与刘某乙同为兴宁市新圩镇船添村村民,自2011年起,因刘某乙在与刘某甲相邻有争议的土地砌建围墙而屡次引发矛盾纠纷。经镇村干部多次调处,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2012年,邻里土地纠纷上诉至人民法院裁决。2020年9月,刘某乙再次在争议地点修建围墙,引发刘某甲方不满,双方产生口角、发生肢体冲突,造成双方5人均不同程度受伤。刘某甲、刘某乙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一同移送审查起诉,事件发展成刑事案件。直到2023年,该案件面临强制执行,简单粗暴的强制执行只会让两个家庭两败俱伤。

    为了避免刑事案件继续发酵升级,催生“次生案件”,甚至世代恩仇,我镇领导高度重视,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文峰带队到当事人家中了解真正诉求,到现场实地查看,走访询问相关知情人深入了解情况。组织镇综治、司法、船添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新圩派出所等召开专题研判会,寻求双方诉求平衡点,争取早些达成和解。镇村两级多次采取到当事人家中面谈、约访当事人客观分析利弊、电话联系亲属劝和等方式,从情理法的角度,摆事实、讲道理。同时也多次到争议地块复盘,形成了数版人民调解方案,但由于双方积怨已深,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图片


图片

  6月6日,兴宁市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上门听证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争取刑事、民事一并调处。从听证员库中挑选了调解经验丰富的人民监督员、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担任听证员,邀请律师代表、案件侦查、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参与引导调解工作。听证会上,彭宙检察长借清朝大学士张英劝解家人退让三尺宅基,邻居深受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宅基的故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解情绪对立的双方当事人以和为贵,理性争取自己合法权益。

  在现场听证员采取“一对一”“背靠背”的调解方式,从客观中立的角度不厌其烦地释法说理,找准当事人的“诉求共同点”、“情理认同点”、“利益平衡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公开听证,双方终于放下对立情绪,再次回到现场,协商划定纠纷土地界限,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共识。6月6日下午,双方当事人签订书面调解协议书,一宗长达12年的历史积怨最终化解。经集体评议,听证员一致提出意见,在双方和解的情况下,建议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刘某甲、刘某乙不再予以公诉。

图片

  下来,我镇将继续以作风建设为契机,扎实开展镇班子成员挂村联户、深入走访群众、实地倾听民声活动,加快构建“1+6+N”,即新圩镇、公检法司等6大职能部门、其他综治力量协作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用情用心建设平安新圩。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