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讲堂第五十七、五十八期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24-06-18 15:20:03

    6月3日,新圩镇青年讲堂第五十七期开讲,主讲人是平安法治办吴艳梅,她分享的主题是“安处浪浪山,走好基层路”。

    分享之前,她给大家播放了一则视频《小妖怪的夏天》,这则视频选自国产动画《中国奇谭》。动画从一个非常普通和渺小的小猪妖的打工人视角,讲述想要离开浪浪山去闯一闯的故事。动画中的小猪妖一心想走出“浪浪山”,但她却想留在“浪浪山”,留在家乡新圩,为新圩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已编辑图片


    作为一个新圩人,她大学毕业返乡后见证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圩镇道路开阔平坦,规划有序,出行体验是通畅舒适;连片荒田变成了良田,黑皮鸡枞菌、西瓜、莲藕、藿香等隐藏款“土特产”惊喜不断;官峰河两岸坡面干净、树木连排,夜晚休闲散步非常惬意;每天晚上文体广场热闹非凡,去年镇级还举办了广场舞大赛、足球赛等大型活动,时常各村开展宣传讲座、文艺汇演,村民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精彩;村里公认的贫困户走上了小康,村民打架斗殴基本没有,偷盗抢案件很少听到,到处都是摄像头,安全感是实实在在……总的来说,对于群众而言,朴素的幸福感就是物质充裕、精神丰富、保障有力。

    奉献新圩,需要为民办实事的倾心,在平凡岗位上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她回忆了一次让她印象深刻的建房土地纠纷调解。地块争议时间已久,周围环境面貌变化很大,土地确权难度极大,双方积怨很深。镇综治、执法、司法等部门多次研判,不断寻找解决该纠纷的办法,在主题教育工作的契机下,意外得知一名老党员与其中一方当事人有密切的战友关系。在多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终于放下历史争议,握手言和,一宗长达40年的历史积案终于被化解。通过这次纠纷调解,她在领导、同事身上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将一件件“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将一张张“民生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磨炼就是意义。“浪浪山”山外有山,无论怎样总有一座更高的山等着我们,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攀爬的过程,我们要找到自己愿意攀爬的那座山,勇敢地、不退缩地往高处走。最后,通过一则小视频《翻不过的浪浪山》结束了她的分享。


已编辑图片


    6月17日,新圩镇青年讲堂第五十八期开讲,主讲人是公共服务办丘于平,她分享的主题是拒绝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是一种心理疲惫感,源自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对自我要求过高、过度反思以及长时间承受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精神内耗的表现就是,遇到选择会纠结半天,有点儿失误就陷入无尽的后悔自责;在准备做一件事之前,虽然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但依然会因未知的困难而感到痛苦、焦虑,从而纠结于是否真的要做这件事,也因此踌躇不前,不断犹豫。

    走出精神内耗最好的方式,是理解、接受、放下和改变。最重要的不是想,而是要自我行动。让自己忙起来,转移注意力,也在忙中慢慢找到突破口和解决方案。当举棋不定或是一团乱麻的时候,就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会发现,底气马上就上来了。把眼前的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排列组合好后,一个一个地突破,每当解决掉一个小问题时,就会获得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正向反馈更能激发你去解决下一个小问题。当把所有的小问题都完成后,再回头看,会发现曾经的那座大山已经被跨过了。

    她表示,精神内耗是我们寻找人生出口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反省,是遇到困难和挫折自省之后的整装出发。人生路漫漫,总要积极付出和面对,才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欣赏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不足,相信平凡的力量,万事不萦怀,就是人间大自在。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