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广东•兴宁卷•新圩镇篇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12-10-17 14:35:17

  一、政区概况

新圩镇位于兴宁市南部,地处宁江下游,东邻梅县畲江镇,北连永和镇、径南镇,西靠坭陂镇,南接水口镇。传说150年前境内没有圩场,群众只能到坭陂、畲坑、水口等镇赴圩,因路途遥远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于是附近群众自发在宁江河畔开始新的交易场所,随着人数及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新的圩场,故名 新圩 。1949年5月18日兴宁解放,21日由共产党游击队员刘方先、刘槐光等人接管原国民党政府新兴乡公所政权,6月中旬宣布新圩区人民民主政府正式成立;1950年4月全县16个区并为11个区公所,当时新圩排为第10区,称为水新区公所;1951年全县划为15个区,新圩排为第九区(区址坭陂镇);1957年1月撤区并乡,新圩称新圩乡(辖区8个小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改称为新圩公社管理委员会;1968年冬又改称为新圩公社革命委员会;1978年4月全县由27个公社分设为43个公社,新圩分出观丰公社,其中新圩辖15个大队,观丰辖11个大队。1981年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11月撤社并区,又将新圩公社、观丰公社合并,改称新圩区公所;1987年冬改新圩区公所为新圩镇人民政府至现在。

2011年末新圩镇辖民新、大村、茶星、步东、曹田、双头、官峰、寨塘、船添、新丰、新北、新里、鲤湖、崇上、石崖、莲塘、蓝布、蓝二、虎洞19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新圩镇总面积117.79平方公里,耕地21358亩,其中水田17038亩,旱畲地4320亩,林地97963.5亩,2011年末统计总人口43865人,其中农业人口41158人。其文化从属于梅州客家文化。

二、自然条件

新圩镇处于亚热带气候区,雨量丰富,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介于19℃-20℃。年平均降雨量1518.3毫米,但雨量年分配不均,大部分集中在4-9月,占年雨量的77%。降雨量年际变化大,丰沽水年降雨量比值为1.8,经常发生冬春旱和夏秋涝。加上常受太平洋台风影响,洪、涝、旱等自然灾害较多。该气候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各业的有利气候条件。莹矿、稀土矿、花岗石资源丰富,我镇省级生态公益林达20032.5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6.73%。

三、经济概况

新圩镇是广东省的 经济特色镇 ,工艺生产历史悠久,素有 工艺之乡 的美誉,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广东省工艺进出口公司将制作礼品项目引进兴宁山区时,这里的人们便开始和出口工艺产品加工打上了交道。不少农民都会利用农闲时节将原材料领回家中来进行产品粗加工。目前,在圩镇西郊建成了一个新圩工艺工业园区,现有鸿兴、东兴、兴达、步东、建明等14家工艺企业,初步形成以藤、竹、木、铁、塑料为原料,花色品种近百万种的工艺产品,产品远销欧美、中东、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被兴宁市人民政府评为 工艺基地镇 ;2004年被省科技厅授予 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注册工艺企业有17家,并成立了新圩镇工艺企业协会,建成了新圩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用于服务工艺经济发展。2011年,民营工艺企业生产总产值达2亿多元,上交国家税收1621万多元,工艺已成为新圩镇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艺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3.7亿多元,工艺总产值2亿多元,粮食生产达19952吨,生猪存栏30460头,水产品产量720吨,共种有柑、桔、橙、荔枝、龙眼、沙田柚等六十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5199亩,产量4579吨,镇级财政预算内收入961.45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15元。

四、社会发展

截止到2011年底,新圩镇成功创建 广东省经济特色镇 、 广东省生态乡镇 、 梅州市平安法治镇 ,社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在社会保障方面,2011年底共有6520人参加养老保险,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有40100人,参保率达91.4%。在社会维稳方面,继续全力巩固 平安法治镇 创建成果,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前沿堡垒作用,建立健全镇、镇综治中心、村工作站、队组四级联动联防机制,构建社会维稳安全网。全镇民风淳朴、民情稳定,社会治安良好,全镇连续18年无到省进京集体上访案件,被梅州市综治委评为 2005-2009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在教育文化卫生方面,20世纪70年代起村办小学兴起,最多时全镇有23间农村小学,基本达到了读小学不出村。但是由于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些农村小学已面临合并的形势。至2011年末,保留有一所新圩中学(初中)、一所新圩中心小学、四所农村小学(官峰小学、大村小学、蓝布小学、石崖小学)、一所新圩中心幼儿园,全镇中小学教育机构较为齐全,基本可满足中小学教育的要求,初中普及率为100%。同时,还建有一个炳义戏院、一所卫生院,各村均设有村级卫生站。

五、基础设施

新圩镇址距兴宁市区21公里,离梅州市区34公里,离五华县城30公里。全境道路交通网络发达:广梅汕铁路横贯新圩镇东南部;兴畲高速公路横贯新圩镇西北部,并在新圩圩镇规划区范围设有唯一互通出口;过境主干道有S225线、S226线、新畲公路、梅华公路等,目前已实现了道路水泥硬底化 村村通 工程。网络宽带覆盖全镇。全镇共有小型水库六座,除茶亭下水库外,大草坝水库、茶仔塘水库、大蕉坑水库、黎陂寨水库、低坑水库等均已实现了除险加固,在防洪、灌溉、饮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经过该镇的长达7公里的宁江河两岸护堤也已经实行了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提高了防洪抗洪能力。

六、名胜旅游

新圩镇,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和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和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会、八月初一和七月十四等。传统特色古民居为 厅堂式 围龙屋,代表是新北村的 新林老屋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出过武进士陈椿标、近代有驻金门马祖兵团司令陈兆方)和虎洞村的 黄豆排 (始建于清朝末年,出过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处书记伍晋南)、 泰山下大夫第 (始建于清朝)等。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大村古树窝崩岗处,发现了春秋战国(公元770~221)编钟六个,这是广东境内已发现的编钟中最完整,音量音色最好的一套。它的发现,也说明了秦汉之际兴宁地方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位于新圩镇双头村与永和镇锦洞村交界处的鸡鸣山,属古兴宁 八景 之一,诸山环抱,景色优美。

新圩镇名人辈出。一是在抗战中参加美国14航空队中美航空联队(又称 飞虎队 )英勇驾机对日机格斗64次,战绩辉煌的彭嘉衡,原名彭淮清,兴宁市新圩镇新丰村新塘坑人,是国内唯一荣获美国 优异飞行十字勋章 的 飞虎队员 的人,中国空军也授予他 胜利 、 乾元 两枚勋章;二是著名左联诗人、革命烈士冯宪章(新圩鸭子桥人,现新丰村人),1963年6月11日的《人民日报》载纪念文章,赞扬他是一位 把自己的灵感和生命都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革命诗人 等。

七、城镇建设

新圩解放前只有20来间店铺和一间当铺,街道成为 T 字形,建筑面积约为500多平方米。如今的新圩圩镇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新圩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圩镇规划总面积达1.8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20000多人在圩镇生产生活。圩镇区域功能定位是以工艺产业为主导,以物流业为补充的山区生态型城镇,是全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功能布局分为北部工业片区、中心综合服务片区、西南部沿江生活片区、东部生态休闲片区等。

(撰稿:周山客 初审:陈远辉 吴俊华 复审:邹燕锋)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