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作者: 兴宁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 信息来源: 转自本网 发布时间:2019-03-18 09:04:08 |
根据近期对三化螟冬后虫源调查,结合冬春气候条件及历史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第一代三化螟发生程度偏轻、局部中等发生。据冬后三化螟发育进度分析,预计第一代三化螟蛾盛发期3月23~4月2日,高峰期3月27~29日;卵孵盛期4月2~12日,高峰期4月6~8日。
一、第一代三化螟预报依据
1、发育进度:3月14日到坭陂镇陂新村等地调查,共剥查虫蛹82头,其中活虫70头,死虫12头,死亡率14.63%。活虫中五龄幼虫24头占34.29%,预蛹34头占48.57%,一级蛹8头占11.43%,二级蛹4头占5.71%。
2、虫源基数:去年第四代三化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虽然大部分田块防治较好,但个别失防田块残虫量较大。根据近期田间调查,亩残虫量一般田块83~162头,多的达207头,全市加权平均145头。
3、气象条件: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降雨较常年偏少,气温较常年分别偏高1.1℃、1.7℃、2.7℃,对螟虫越冬无不利影响。3月1至14日气温较常年偏低,雨量达203毫米,对螟虫化蛹不利,据调查全市加权平均死亡率14.63%。
二、防治意见
抓好第一代三化螟防治可有效降低第二代虫源基数,减轻第二代的发生量与防治压力。据调查预测第一代卵孵高峰期为4月6~8日,而此时我市部分田块已抛秧,将给防治带来压力。因此,各镇(街)应根据各地实际,切实做好其防治工作。
具体防治意见是:
1、早拌田,降低有效虫源基数,减轻下一代的防治压力。
2、防治方法:
⑴用药时间:早抛秧田在抛插前施好“送嫁药”,大田秧在4月6~8日全面施药防治。
⑵用药方法:可用氯虫苯甲酰胺+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或稻瘟灵冲水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