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兴宁市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兴宁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0-04-27 15:04:37

  为提高我市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水平,切实把草地贪夜蛾危害影响减到最低,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根据《2020年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制定此方案。

  一、防控目标

  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成灾。全市草地贪夜蛾防控处置率达9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根据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加强调查监测,突出主要作物和关键季节,突出生态防控理念,采用理化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降低成虫种群数量,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组织开展应急防控,注重区域联防联控和统防统治。

  防控措施。

  通过强化监测预警,及时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当本地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时,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技术,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

  (一)监测预警。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发布病虫预警预报,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在全市20个乡镇设立共60监测点,应用性信息素诱集草地贪夜蛾成虫,安排专人监测,按时统计诱集成虫数量。各镇(街道)必须加强大田普查,全面掌握草地贪夜蛾动态。调查过程中如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及时做好拍照和取样等工作,并将样本送到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东苑路131号)。同时,在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24小时内填报《疑似草地贪夜蛾首次发现统计表》。经鉴定确属草地贪夜蛾后,该镇(街道)执行一周一报制,于每周三下班前报送《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周报表》、《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治信息周报表》。

  未发生的镇(街道)于每月14日、29日前报送《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统计表》。

  生态调控技术 。适当调整作物播种期,适期提早播种,错开草地贪夜蛾幼虫期与玉米的苗期至抽雄吐丝期;加强田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持田间植物多元化,为自然天敌提供栖息场所。 

  理化诱控技术在成虫迁入定殖或田间发生高峰期,集中连片每 30-50亩安装1台杀虫灯,或每亩设置1个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或配合使用糖醋液食诱剂、性迷向技术等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产卵量,降低种群密度,减轻危害损失。

  科学用药技术。抓住幼虫三龄前的防控最佳时期进行防治,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是傍晚,重点关注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采用点施或喷洒方法施药。 

  1.种子处理。选择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实施 种子统一包衣,防治苗期草地贪夜蛾。 

  2.大田防治。玉米苗期被害株率大于 5%、大喇叭口期被害 株率大于15%或穗期被害株率大于10%,可选用农业农村部推荐 的草地贪夜蛾的应急防治用药,如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虱螨脲等,及时开展科学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和安全用药。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