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预报及防治意见

浏览次数:-作者: 信息来源: 转自兴宁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 发布时间:2020-05-25 11:15:56

  根据我站近期对早稻病虫发生实况调查,结合其生长发育情况、气象因素及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市早稻中后期病虫偏重发生,发生特点是:病虫发生分布不平衡、局部地方个别病虫将暴发为害。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稻飞虱、钻蛀性稻螟、纹枯病、穗颈瘟等“两虫两病”,此外,白叶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在局部地方有不同程度发生。现将主要病虫预报如下: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预报

  1第三代稻飞虱: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5万亩。据近期到刁坊、新圩、罗岗、宁中、大坪、新陂等镇调查,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百丛虫量一般田块210-830头,多的1360头(其中长翅型140头,短翅型3头)。目前正值水稻孕穗期,食料充足,田间荫蔽潮湿,极利于稻飞虱繁殖发育。因此,应切实抓好除治。

  2、钻蛀性稻螟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6万亩。据近期到刁坊、新圩、大坪、新陂、黄槐等镇调查,亩有枯心团一般田块18团,少的8-12团,多的38-45团。亩残虫量一般田块117头,少的52—78头,多的246—292头,加权平均122头。5月21日,刁坊、新圩、罗岗等镇剥查钻蛀性活螟虫112条,其中二化螟 88头,大螟 14头,三化螟 10头。

  3、纹枯病: 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2.5万亩。该病于5月初在早抛插田块开始发病,随后进入水平扩展。据近期调查,一般田块病株率1.5—6.5%,高的达22.4%。目前正值水稻孕穗末至抽穗期,田间荫蔽,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利于该病扩展蔓延。

  4、穗颈瘟:预计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上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该病于4月底在水口等镇开始发生,据5月中旬调查,病叶率一般田块1.3-10.1%,“坐蔸”田块高达41.33%。病情指数一般田块0.8-7.3,“坐蔸”田块高达16.21。近年来,我市不同程度发生了稻瘟病,田间菌源广泛存在。如破口抽穗期遇多雨天气,极易诱发穗颈瘟发生。因此,要切实做好穗瘟防控工作。

  5、细菌性病害:5月19-22日,我市局部地方突降暴雨至大暴雨,致使罗浮等镇有一定的受浸面积。而去年我市部分乡镇发生了白叶枯病,田间菌源已存在,利于该病的流行扩展,因此,应加强做好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工作。

  二、防治意见

  早稻中后期是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重大病虫集中为害时期,各镇(街道)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稻飞虱、钻蛀性稻螟、纹枯病、穗颈瘟等“两虫两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早造增产丰收。具体防治意见是:

  1、请各镇(街道)农业部门应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严格选用安全、高效对口药剂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2、具体用药时间和方法:

  中熟品种6月2—6日(掌握先破口先用药的原则)、中迟熟品种6月8— 12日(掌握先破口先用药的原则)施药一次,主治稻飞虱、钻蛀性稻螟、纹枯病。

  历史稻瘟病区、种植感病品种、已发生叶瘟及邻近田块可用2%春雷霉素(40%三环唑悬浮剂或40%稻瘟灵)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防治穗颈瘟;

  防治稻飞虱可用25%吡蚜酮(25%吡蚜·噻嗪酮悬浮剂或10%三氟苯嘧啶)(保持浅水层3-4天);

  防治钻蛀性稻螟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或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或28%井岗霉素A可溶粉);

  防治白叶枯病、细条病,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

  防治稻曲病,可用25%咪鲜胺。

  注:如遇雨天应抢晴施药,如药后遇雨水冲刷应及时补施对口农药。


站群导航
  • 党群部门
  • 政府部门
  • 乡镇街道
  • 梅州网站
  • 其他网站